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腸病毒6年同期最高 深度剖析伊科11型

2025/06/21 15:57

疾管署表示,近期腸病毒伊科11型造成5名新生兒重症,其中4名病逝。示意圖,圖中人物與新聞無關。(圖取自freepik)

疾管署表示,近期腸病毒伊科11型造成5名新生兒重症,其中4名病逝。示意圖,圖中人物與新聞無關。(圖取自freepik)

相關新聞請見

腸病毒拉警報!疾管署最新建議:染病媽媽應停餵母乳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近期有則令家長憂心的話題是腸病毒:國內腸病毒重症病例為6年來同期最高,已有5名新生兒通報重症,4人病逝,全數感染伊科病毒11型。衛福部疾管署表示,該病毒與歐日近年流行株相識,可能是境外輸入並出現毒性變異。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說明,新生兒感染腸病毒,症狀通常不典型,但仍有常見警訊,家長務必留心。

吳昌騰在粉專「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表示,2024年8月至11月期間,日本東京報告了三例新生兒急性肝衰竭(ALF)合併伊科病毒11型(Echovirus-11,簡寫E-11)感染的病例。這些新生兒都出現了不可逆的多重器官衰竭並最終死亡。這三例病例的發病年齡都在7到8天之間,初始症狀包括黃疸、餵食困難和嗜睡,疾病進展迅速。

日本這些新生兒ALF病例中分離出的E11病毒株屬於「新譜系1」(new lineage 1)。這個譜系與2022年至2023年在歐洲新生兒ALF病例中發現的病毒株相同。

「腸病毒 Echovirus-11 (E-11)是什麼病毒?為何對新生兒特別危險?」

吳昌騰說明,Echovirus-11 屬於腸病毒家族,過去多數感染個案以輕症表現為主,如發燒、喉嚨痛、皮疹等。但新興的 E-11 變異株在新生兒身上卻可能引發迅速進展的重症感染,甚至造成多重器官衰竭。

「新生兒感染腸病毒會有哪些症狀?」

吳昌騰說明,新生兒的腸病毒傳染可能發生在產前(胎盤感染)、生產中(產道感染)或產後感染。有文獻報告發現母體的垂直傳染機率可達57%。就新生兒發病時間來看,若新生兒在出生後1至14天時出現症狀,可能為周產期的感染。

吳昌騰說明,新生兒感染腸病毒(包括 E-11)時,症狀往往不典型,但仍有一些常見警訊,家長與醫療人員需格外留意:

• 體溫異常(發燒、低體溫或體溫不穩)

• 全身性皮疹

• 吃不下、餵食困難

• 嗜睡、活動力下降

• 呼吸急促或不穩定

• 黃疸加重

• 腹瀉、嘔吐

這些症狀可能初期看似輕微,但病毒在體內擴散速度快,臨床病情可能在 24 至 72 小時內惡化為重症。

「E-11 感染新生兒時,可能引發哪些嚴重併發症?」

最令人關注的是名為「出血-肝炎症候群」(hemorrhage-hepatitis syndrome)的臨床表現,常見於感染 E-11 的早產嬰兒,其特徵包括:

1. 肝功能衰竭:尤其是GOT數值快速上升。

2. 嚴重凝血功能異常

3. 全身出血:如肺出血、腎上腺出血、腸胃道出血。

其他常見的重症併發症還包括:

• 心肌炎:可能導致心律不整或心臟衰竭,為致死率最高的併發症之一。

• 腦膜腦炎:引起意識改變、抽搐等神經學症狀。

•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全身性血液凝固異常,易致出血或血栓。

• 腎損傷與休克:需緊急使用升壓藥與支持治療。

值得臨床醫師注意的是,即使初期症狀輕微,嬰兒病情仍可能在短時間內急轉直下。

「哪些新生兒族群屬於高風險?」

研究指出,以下族群的嬰兒罹患E-11後,發展成重症的機率顯著提高:

● 早產兒

因免疫系統尚未成熟,肝臟與凝血功能脆弱,對病毒抵抗力差。

● 低出生體重嬰兒

與早產多重相關,營養與器官發育不全,風險更高。

● 男性新生兒

統計顯示,重症個案中男嬰比例明顯偏高,推測可能與性染色體免疫調節有關。

● 雙胞胎

研究中,雙胞胎中的重症率偏高,可能與遺傳背景與共同感染暴露有關。

● 垂直傳播(母嬰傳染)

若母親在分娩前後感染腸病毒,即使症狀輕微,也有機會透過產道或血液將病毒傳給寶寶。

「是否可以早期辨識可能惡化的新生兒?」

是的,根據多國醫學研究,以下實驗數據異常被視為早期識別嚴重肝臟侵犯與重症風險的參考指標:

1. 白血球過高(>15,000/mm³)。

2. 血紅素偏低(≦10.7 g/dL)。

3. 血小板明顯減少(如低於100,000/L)。

4. GOT、膽紅素、凝血酶原時間異常升高。

一旦出現上述指標,應儘早進行評估並啟動支持性治療。

「新生兒感染 E-11 該如何治療?」

目前尚無針對E-11的特效抗病毒藥物,治療策略以早期識別與積極的支持性治療為核心:

支持性治療方式:

• 呼吸支持:視病情提供高流量氧氣(HFNC)或呼吸器輔助通氣。

• 血液製品輸注:輸注紅血球、血小板或新鮮冷凍血漿(FFP)以改善貧血與出血問題。

• 升壓藥使用:治療病毒性休克與血壓不穩。

• IVIG:建議於發病後72小時內給予,可減少病毒複製與器官損傷。

最後吳昌騰提醒,臨床經驗說明,越早開始治療,生存機會越高。Echovirus-11 的流行提醒我們,新生兒並非腸病毒的「低風險族群」。特別是早產兒、男嬰、雙胞胎及低體重嬰兒,一旦感染,可能迅速惡化。目前雖無特效藥,但透過早期辨識、積極支持性治療與專業照護團隊合作,仍有機會大幅提高生存率。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