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下肢靜脈潰瘍 早治療避免感染

2013/03/14 06:00
下肢靜脈潰瘍 早治療避免感染

▲下肢靜脈潰瘍若能妥善治療與照顧,通常治療狀況良好。(記者林孟婷攝)

記者林孟婷/台南報導

一名年近60歲的男性患者,因長期久站患有慢性深部靜脈血栓,但因右小腿內側搔癢抓破皮,導致靜脈潰瘍,曾去皮膚科診所就醫換藥,直到病情嚴重才到醫學中心治療。

奇美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白景州表示,雖然皮膚科醫師曾告訴患者,他的下肢靜脈潰瘍得趕緊到醫學中心就醫,但患者遲遲不願進一步治療,直到潰瘍狀況加劇,才到奇美醫院治療。

靜脈潰瘍好發部位於小腿下方內側,病因主要分為靜脈曲張或慢性深部靜脈血栓所引起,常會有腫脹、沉重感、緊繃、疼痛、抽筋或發癢等情況。

隨著時間變久,加上並無適當治療,小腿下方開始出現浮腫,進而出現色素沉澱、皮膚發癢、紅斑及濕疹,並伴隨微血管擴張,進而變成靜脈曲張及皮下組織纖維化等現象。白景州說,潰瘍常在微小創傷或抓傷後因皮膚及皮下組織壞死,因此傷口不易癒合,有時會併發有細菌感染、出血等合併症。不少病患就醫時潰瘍情況已經很嚴重,遲遲不就醫的原因多半是怕會被「截肢」,所以常會自行塗藥或是只到皮膚科就診、導致病情延誤。

醫師強調,其實下肢靜脈潰瘍只要有適當治療通常都能夠痊癒,通常使用彈性襪、彈性繃帶等壓力治療,並結合藥物、外科、高壓氧等治療成效良好。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