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癌友學看抽血報告 自我守護健康

2013/02/27 06:00

文/賴允亮

抗癌治療所使用的化學藥物與放射線往往會降低免疫功能,並造成周邊血球數目下降。因此,在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的療程中,抽血是常規的一項檢查項目,其中「Neu.」與「Lym.」是相當重要的兩項指標。

「Neu.」與「Lym.」都是白血球中的分類,與身體對抗外來疾病的免疫功能息息相關,也是在抗癌治療中,特別要注意的兩項指標。

「Neu.(neutrophil)」是「嗜中性球」,就像是國家中「軍隊」的角色,反映出有多少攻擊外來敵人的能力;「Lym.(lymphocyte)」就是「淋巴球」,像是「警察」的角色,負責對內的安定,反映出自身防禦能力(免疫能力)的好壞。

在接受抗癌治療時,除了要注意「嗜中性球」的數值以外,「淋巴球」更是相當重要。如作戰一般,需有安定的國本才能長期抗戰。若是本身免疫功能不佳,內憂加上外患,往往先是產生極大的副作用,身體受到極大的破壞,更是需要長時間的休養才能恢復。

近年來,國外越來越多文獻揭露了「淋巴球」在癌症治療中所扮演影響治療效果、甚至疾病預後的角色,例如:針對大腸直腸癌患者的研究中,在接受「術前化學放射治療」前與治療中的淋巴球維持在穩定正常數量的患者,與偏低的患者相比,腫瘤可完全縮小的比例明顯提高。

子宮頸癌的患者在接受「同步化學放射治療」前及治療中的淋巴球數值與治療後的疾病控制程度顯著相關。

臨床經驗常發現,不論什麼癌症種類,「淋巴球」這個項目偏低的病人在治療過程中,容易疲累、易出現副作用、甚至治療效果或疾病控制程度都較不理想。

在治療過程中,淋巴球稍微下降是正常的,但若持續往下掉,甚至只有個位數的百分比,也許就應該考慮暫時休息一次或幾天的療程,等待身體免疫功能恢復,再繼續抗癌治療。

唯有好的身體底子才是接受抗癌治療的基礎。不只是正在治療的病友,即便完成治療進入追蹤階段,也應注意自身狀況。學會看抽血報告上的數值、注意是否有不舒服?當自己與家人的守望者。

(作者為放射腫瘤專科與安寧緩和專科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