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顏面神經麻痺 臉歪嘴斜常誤認中風

2012/12/16 06:00

▲圖3︰大笑。(照片提供/李琬婷)

文/李琬婷

▲圖2︰鼻翼擴張。(照片提供/李琬婷)

天氣逐漸轉冷,顏面神經麻痺患者跟著增多。

▲1︰皺眉。(照片提供/李琬婷)

40歲的王小姐某一天起床後,照鏡子發現,她的臉部歪斜,嘴巴無法閉合,喝水時,水甚至會從一側嘴角流出,她憂心忡忡詢問:「自己是不是中風了?」經醫師檢查後才發現,原來是「周邊型顏面神經麻痺」而非中風。

▲圖4︰吹氣。(照片提供/李琬婷)

◎顏面神經麻痺可分為「周邊型」和「中樞性」

●「周邊型顏面神經麻痺」發生的原因通常是病毒侵犯神經所引起,好發年齡以35到40歲居多,其中以長期熬夜、體質虛、高血壓、糖尿病患尤其容易發生,此類患者出現的症狀大都與顏面肌肉無力有關,如口角歪斜、流口水、眼睛無法閉攏、易乾澀、流眼淚等,周邊型顏面神經麻痺的預後較好,通常80%的患者可以完全恢復正常。

●「中樞型顏面神經麻痺」是因腦血管障礙引起的中樞性麻痺,常見於中風、腦瘤等腦血管病變疾病,產生的症狀可能不只限於顏面,可能連帶一側手、腳無力或感覺缺損,此類患者的預後也較差。

民眾最簡單分辨「周邊型」或「中樞型」顏面神經麻痺的方法是請患者眼睛往上看,如果額頭的抬頭紋消失,較可能是「周邊型顏面神經麻痺」;如果患者出現抬頭紋,且合併視野缺損、聽力減弱、眼球無法追視物體,較有可能為中風徵兆,不論是何種神經麻痺,建議應及早就醫治療,以免錯過治療黃金時期。

顏面神經麻痺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及物理治療。常見的物理治療方法有紅外線照射、按摩、電刺激治療、顏面肌肉運動練習等,其中顏面肌肉運動的目的是希望藉由臉部肌肉運動,訓練大腦重新控制肌肉動作。

顏面肌肉的運動包括:皺眉(圖1)、鼻翼擴張(圖2)、大笑(圖3)、吹氣(圖4),每一個肌肉動作重複10至15次/回,每天3回,訓練初期需搭配鏡子給予視覺回饋,一開始可能無法明顯出現動作,此時可藉由手指幫忙輔助肌肉動作,等自主動作慢慢出現後,便可以學習維持該動作3至5秒,甚至更長的時間。

另外,患者在家也可多做吹口哨、用吸管喝水及嚼口香糖的動作,幫助顏面神經的功能恢復,並多注意臉部保暖,避免久處於冷氣房中,平常時生活作息要正常,避免熬夜,或吃太過辛辣的食物。如此一來,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治療效果。

(作者為彰基二林分院物理治療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