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換管、修補傷口 呼吸器不再漏氣

2012/10/26 06:00

▲(左圖)箭頭處是:氣管內管的膨脹氣囊,充滿空氣顯現出一球形黑影,氣囊是用來阻絕氣流跑到肺以外的地方,以及避免分泌物吸入到肺中。(照片提供/林永芳)(右圖)兩條管子插入到氣管的位置,用來阻絕嚴重的口鼻漏氣。(照片提供/林永芳)

文/林永芳

現年50歲的楊先生(化名)有食道癌的病史,這次為了食道重建手術而來醫院開刀。原本開刀後,順利成功拔除氣管內管,但因出現咳嗽、喘鳴、哽噎窒息及發紺等現象,最後呼吸衰竭,不得不再次插管。

醫師利用支氣管鏡發現氣管與食道間有溝通性瘻管,因此應是口咽分泌物與胃液或其內容物被吸入肺內,產生吸入性肺炎所導致。

◎食道氣管瘻管發生病因有:

●後天性:食道惡性腫瘤、支氣管惡性腫瘤、氣管或食道手術後併發症、胸腔惡性腫瘤及穿透性創傷。

●先天性:先天性食道閉鎖與氣管食道瘻管新生兒。

所謂插管或氣切就是將中空的塑膠管經由聲帶處送入氣管內,透過呼吸器將氣體送入到肺部。

但楊先生在插管後,呼吸器的氣流會從口鼻一直漏出,無法達到理想的給氣容積,確認胸部X光及檢測壓力,排除氣囊沒有打飽情形(圖1)!因此是呼吸道結構性問題!

使用呼吸器的病患若發生漏氣,通常會考慮是否氣管內管太小?或氣囊壓力太小(利用聽診器或壓力檢測器)?若無器具使用,利用針筒稍微打氣,不需太飽,聽不到聲音即可;將小號氣切管更換成更大號來阻絕漏氣;呼吸器管路破洞或缺損的問題。

臨床上,這類口鼻漏氣患者會先檢視胸部X光及呼吸音來確認其位置是否正確,若太深或太淺則會再調整 。

實際照護病患時,若發現有放不進去抽痰管時,就要懷疑卡痰或移位的情形,通常處置是先排除呼吸器本身的問題而改用甦醒球按壓,來看看過程是否阻力過大,若有支氣管痙攣情形就必須吸入支氣管擴張劑,若是管子不順則考慮要更換。

楊先生經過多次支氣管鏡調整氣切位置與修補傷口,並另外從鼻腔放入氣管內管,且換成加長型氣切管,如此「雙管齊下」(圖2),才明顯改善亂竄的氣流與吸不到氣的情形。(作者為呼吸治療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