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針治療下背痛
可減緩發炎反應
文/傅再生
下背痛可能是骨科門診最常見的疾病之一。依據流行病學統計,約有五十%至七十五%的人一生中,至少會有一次嚴重的下背痛經驗,但其中約有一半的病患,在背痛後兩週內自行獲得改善,而約九十%的病患,在三個月內,疼痛會完全緩解。
下背痛的原因相當多,最常見的是不當彎腰、提重物扭傷及長期姿勢不良所引起的腰痠背痛。
尤其是長時間上網、打電腦引起的腰痠背痛。
雖然大部分的下背痛是因背部韌帶、筋膜發炎所造成,但仍需由專科醫師加以診治。除了先排除其他系統,如泌尿、婦科腫瘤、內分泌病變等原因造成外,其餘像脊椎本身的骨折、腫瘤、不穩定、椎間盤病變、脊椎感染或僵直性脊椎炎,都需要正確的鑑別診斷,才能對症治療。
絕大部分的背痛可以靠改善日常生活姿勢、使用非類固醇止痛藥物及復健治療改善。若配合專科醫師,做適當的保守治療後,疼痛仍無法緩解,則可以考慮打針治療,也就是在病灶處注射類固醇及局部麻醉藥劑,來減低病灶的發炎反應,緩解疼痛。
整個打針治療是在病人清醒、毋須全身麻醉的狀況下進行。若只是針對韌帶、筋膜發炎的壓痛點注射治療,在門診診療室內即可施行。但若是要將藥物注射於較深層的病灶部位,則需要在開刀房中進行。
脊椎外科醫師藉由X光機影像輔助導引,將脊椎注射針頭,置放於病灶,確定針頭及要受阻斷的位置正確無誤後,再注射類固醇與局部麻醉劑,整個過程約十五至三十分鐘,術後病人可自由行動。但一定要適當選擇治療的適應症,及由有經驗的醫師執行。
(本文作者為林口長庚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