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翅蟲網路噁心照?醫質疑真實性
記者羅正明/中壢報導
網路最近瘋狂轉載桃園縣中壢市有「隱翅蟲」橫行,中原大學一帶的國中、小學草皮都淪陷,被叮咬的人甚至會出現棒球大小的水泡?壢新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許時琮說,隱翅蟲確實會導致皮膚紅腫、灼熱、有小水泡,但網路照片太誇張,應該是燙傷、藥物嚴重過敏所致。
一則名為「碰到立即潰爛的劇毒蟲」的網誌,出現在「我是中壢人」官方資訊網誌,隨後又被網友瘋狂分享到臉書上,不少網友看到照片上的水泡都大喊:「噁心!」有人甚至影響食慾,不敢再踏上草皮。
網誌內容說,只要皮膚碰觸到隱翅蟲,就會出現壞死性紅斑,產生灼傷般的劇烈疼痛,造成皮膚潰爛,嚴重時,會引發蜂窩性組織炎,甚至截肢、死亡,萬一發現身上有蟲,只要吹走就好,千萬不要用手拍打。
許時琮澄清,隱翅蟲不會咬人,但會分泌毒液,毒液碰觸到皮膚會出現紅腫、灼熱、有小水泡、刺痛、發癢等症狀,形成一長條的紅腫區域,但只局限在接觸到的皮膚上,臨床上來說,有些人會起小水泡,但不會出現狀似棒球大小的大水泡。
他說,隱翅蟲造成的紅腫,如果不慎抓破皮,有可能會感染蜂窩性組織炎,治療上可以依照紅腫的程度,給予不同的外用藥物塗抹即可,痊癒後,皮膚色澤會偏黑,3到6個月就會退去,恢復正常狀態。
許時琮說,隱翅蟲最常出現在夏、秋季的草皮、樹叢中,但全年都有相關的病患到院治療,算是相當常見的皮膚病。
網路上貼出的大水泡照片,許時琮初步研判應該是燙傷、嚴重藥物過敏的照片,皮膚上出現這樣的大水泡,代表表皮、真皮之間的組織已經潰爛,隱翅蟲不至於會引發那麼嚴重的水泡。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