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蟹足腫體質患者 避免不必要手術

2012/03/18 06:00

▲蟹足腫的邊緣呈現多角狀增生,像螃蟹的腳一般。(照片提供/ 邱惠)

圖.文/邱綉惠

一位女性病患至診間說:「醫師,我的胸口有長個東西,很久了,愈來愈大,有時候會癢…。」(如圖),我說:「這是蟹足腫,之前有受傷嗎?」患者說:「以前會長痘痘,痘痘長完後的傷口就變成這樣了。什麼是蟹足腫?」

有些傷口癒合後,會形成異常腫大的疤痕組織,這些異常的疤痕組織又分兩種:肥厚性疤痕與蟹足腫,兩者都是傷口癒合過程中,膠原蛋白異常增生所致。

肥厚性疤痕只侷限在原本受傷的部位,可能會隨時間慢慢縮小;蟹足腫則會向四周蔓延,有些病灶邊緣呈現多角狀增生,看起來像螃蟹的腳伸出去一樣,這也是「蟹足腫」這個病名的由來。

有些蟹足腫是邊緣平整,但會往外、往上長大,不會隨著時間變小,甚至有可能愈來愈大,除了影響外觀之外,也可能有癢、壓痛或疼痛的感覺。

◎形成蟹足腫主要有三大因素:

●要有蟹足腫的體質:並不是每個人受傷,傷口癒合後,都會形成蟹足腫,這跟特殊體質有關,白人較少,亞洲人及黑人則較普遍,在台灣算是常見的皮膚問題。

●要有傷及真皮層的外傷:在傷口癒合的過程中,膠原蛋白異常增生才會導致蟹足腫的形成,局部的外傷,例如:燒燙傷、撕裂傷、手術、刺青、穿耳洞、打卡介苗或青春痘、毛囊炎的傷口,都是常見引發蟹足腫的原因。

●張力:肥厚性疤痕跟蟹足腫兩者都好發在張力較大的地方,因此常出現在肩膀、胸口、上臂及下顎。

預防重於治療!有蟹足腫體質的患者,應避免不必要的手術及外傷(如穿耳洞、刺青或整形美容手術等)。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有蟹足腫的體質呢?可以看過去手術或外傷留下的疤痕,及上臂接種卡介苗的疤痕,如果是異常紅腫的疤痕,就可能有蟹足腫的體質。

病灶內注射類固醇是目前最常見的治療方式,其他常見的治療方式還有液態氮冷凍治療、局部使用矽膠片或矽膠膏、染料雷射等,大部分會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單純以手術切除,不但常會復發,且可能比原來的病灶更大,因此大部分醫師不會以單純切除手術治療蟹足腫。(作者為署立屏東醫院皮膚科主任)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