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跌倒瘀青? 竟是罕見血管瘤

2011/10/28 06:00

▲國泰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李建智(圖中)出示朵朵(化名)出生3個月時嚴重血管瘤的情形(右圖),經治療後,目前朵朵已經4歲,右腳的血管瘤疤痕幾乎已經看不見(左圖)。(照片/記者魏怡嘉攝)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朵朵(化名)出生3個月時,右腳稍微有些腫腫的,原本以為是不小心撞到瘀青,但一個月後不僅越來越腫,還發燙、發紅,且只要輕輕一碰就會大哭,輾轉到了國泰醫院就醫,確診為罕見的嚴重血管瘤「血管瘤合併卡沙巴梅症候群」。這種血管瘤跟一般的不同,增生的血管內皮細胞會吃掉血液中的血小板,嚴重時甚至會因而出血不止,危及生命。

國泰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李建智表示,血管瘤主要因為血管內皮細胞增生所致,可能為胎兒時期血管細胞突變所致,血管瘤是兒童最常見的良性腫瘤,發生率佔新生兒的1.1~2.6%,其好發在頭頸部、機率約佔6成,女生發生率比男生多,根據國泰醫院的統計,台灣女性患者與男性的比例約為2.4:1。

增生內皮細胞會吃掉血小板

李建智指出,臨床上40%的患者出生時就有症狀,但一開始並不明顯,常常只是皮膚上一點點紅色的斑點,有的則是在皮下有不起眼的軟腫塊,但在出生數個月後,會進入增生期,血管瘤會急速變大,但在一歲以後,大部份的血管瘤會慢慢自然消退,80%病患的血管瘤會逐漸消失。

對於一般的良性血管瘤,可以靜待寶寶慢慢長大改善,但如果是「血管瘤合併卡沙巴梅症候群」就不能掉以輕心了,主要是因為可能導致血小板數下降,造成凝血功能異常,進而引發內出血或流血不止,在纖弱的小寶寶身上,尤其危險,如果發生在胸腹部,則易引發多重器官衰竭,死亡的風險很高。

李建智表示,這種血管瘤的治療,目前醫界還沒有肯定有效的方法,大多以注射類固醇或硬化劑治療,這些寶寶在照顧上必須更為小心,不僅要避免碰撞,一發現血小板低下就要趕緊輸血,嚴重時甚至要住院,直到血管瘤自然消退痊癒,但前提一定要及早發現,初期常會被誤以為跌倒瘀青,甚至有些被診斷為蜂窩性組織炎,不只是父母,臨床醫師也應提高警覺。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