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腎水脫乾 未必毒洗淨
文/蘇尹姜
在腹膜透析門診診間常會聽到腎友告訴醫護人員:「晚上用機器透析(洗腎),脫水脫得很好,雙腳也沒有水腫,為什麼白天還要加洗1袋?那樣很麻煩。」或者是「1天洗3袋,水都脫得乾乾的,為什麼還要加洗1袋?」腎友常會認為水脫「乾」了,就表示毒素也洗「淨」了,但並非如此。
林先生腹膜透析3年多,沒有小便。在1次例行性透析量檢查發現,林先生的透析量不夠。回診時,醫師建議他在白天加換1袋透析液,增加透析量。可是林先生認為,水脫得很乾,也沒有任何不適,所以未遵照新的醫囑執行腹膜透析。
但時日一久,慢慢出現不適症狀,例如貧血、血磷上升、皮膚癢加劇、噁心、嘔吐、食慾變差、倦怠等。林先生後來改為血液透析,配合醫護人員執行透析,身、心狀況良好,日前已回歸職場。
透析治療可以排泄氮廢物,調節水份、血液酸鹼值及電解值,也有部分調節血壓的作用。所以「脫水」只是透析治療的功能之一。透析量不足會加重尿毒症,容易感染、體重減輕,及降低存活率。相反的,透析足夠的腎友會覺得身心舒服。
足量透析與腎友的健康息息相關,除了醫護人員努力外,腎友也應儘量做到良好的自我管理,如水份的攝取、血壓及血糖的控制。不可以任意更改醫囑,減少透析量,心存僥倖,認為1天少洗1袋,醫護人員也不知道,但檢查數據會出現異常。
良好的透析(無論是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可以幫助年輕腎友回歸職場,老人重新參與家庭生活。
(作者為衛生署桃園醫院血液透析室護理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