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logo

罹患肌肉萎縮症 二歲童爆肝

2011/09/17 06:00
罹患肌肉萎縮症 二歲童爆肝

▲江國樑指出,許小弟罹患遺傳性的「裘馨氏肌肉萎縮症」,肢體無力。(記者張軒哲攝)

記者張軒哲/台中報導

成年人常因飲食作息不正常,出現「爆肝」情況,但台中一名2歲男童未感染急性病毒性肝炎、感冒等疾病,肝指數卻居高不下,經檢查竟是罹患無法根治的「裘馨氏肌肉萎縮症」,家屬才驚覺原來男童走路不穩,並非扁平足導致。

許母指出,兒子1歲多時感冒發燒,抽血檢查發現肝指數偏高,醫師說可能是感冒造成,並未在意。但近日走路姿勢異常,驗血追蹤肝指數還是明顯偏高;許母擔心孩子感染肝炎,帶兒子到光田醫院想做徹底的檢查,竟是罹患了遺傳性「裘馨氏肌肉萎縮症」。

光田醫院醫師江國樑指出,許童肝指數GOP與GTP的數值高達261和278(正常值分別為42、40),通常嬰幼兒肝指數升高多是因急性病毒性肝炎或感冒服藥等原因。經仔細觀察許童走路姿勢,發現有些微晃動,髖關節明顯無力,檢查確定是罹患了遺傳性的「裘馨氏肌肉萎縮症」。

在追溯家族病史時,許母才想起曾有一位兄長早逝,但當時她尚年幼,不知兄長也是罹患了裘馨氏肌萎症。

江國樑說,「裘馨氏肌肉萎縮症」簡稱DMD,是18世紀法國神經學者裘馨發現的疾病。患者幾乎完全是男孩,根據歐美的統計報告,發生率約每10萬新生男嬰中有20至 30人,屬於罕見疾病。

患者因為X染色體上的一個基因異常,導致肌肉漸進式退化無力。孩子剛出生時與一般嬰兒無異,大約在1到2歲多的時候,走路、爬行等運動功能即出現發展異常,通常到3、4歲時症狀較明顯,行走左右晃動容易跌倒,乍看之下就像企鵝走路。

因髖關節無力的關係,當孩子要從地上爬起時,必須先伸直雙腿,然後雙手撐著腿慢慢挺起身,這種典型的姿態又稱為「高爾體徵」。

裘馨氏肌肉萎縮症無法根治,但如果及早發現並治療,仍可透過藥物和持續性的復健來延緩病情的發展和降低併發症發生。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