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氧氣輸送裝置使用不慎 治療效果不佳
文/林永芳
80歲黃女士和60歲的邱女士分別罹患慢性心臟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平時在家使用氧氣製造機吸入氧氣,過著「有氧」生活,最近因呼吸困難,被送入急診就醫。
在急診室,病患身邊都有非侵入性的血氧機來測量動脈血氧飽和度,以方便評估疾病狀況。只是血氧機無法提供「動脈二氧化碳分壓」的資料,所以無法用來診斷呼吸衰竭及原發性過度換氣,以及是否發生代謝性酸鹼疾病。
一般人對氧氣治療常見的錯誤觀念是:「不把氧氣當做治療性藥物,似乎以為連續劇所上演的無意識或生命走到最後的病患才會使用。」其實不然,像有些清醒的慢性及癌末患者,若有一些呼吸不適感的主觀症狀,通常也會使用氧氣。
黃女士及邱女士經抽血檢查動脈血液氣體分析顯示,有呼吸性酸血症,引起的原因是通氣量不足;另一個相關原因可能是因為高濃度的氧氣導致原本通氣不佳的肺泡發生吸收性擴張不全,因而造成呼吸性酸血症。因此透過呼吸代償刺激呼吸肌肉用力,並使呼吸加快來增加通氣量,所以會有呼吸困難的症狀。
像長期患有慢性高碳酸血症的病患,身體偵測二氧化碳的能力會變得不敏感,這時就會依賴偵測動脈血中氧氣分壓來維持通氣量,這就是所謂依賴缺氧來驅動通氣的病患,所以不管在家或在醫院給氧氣時,需要仔細的監測,使得氧氣治療達到效果,才不至於延誤病情。
氧氣治療會改善低血氧,但卻無法改善血液過酸的情形。長時間且過度使用氧氣,反而會抑制像黃女士及邱女士這類型病患的缺氧驅動力,因而減少肺部的通氣量。
也由於高濃度長時間的使用氧氣對於肺或中樞神經系統會有毒性,所以氧氣治療的併發症或副作用也需格外注意,例如: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吸收性肺泡塌陷、氧毒性及慢性肺疾病患過高氧氣濃度,反而抑制呼吸。
臨床上,許多像黃女士及邱女士因通氣量過低,導致的呼吸窘迫的現象,在醫師的建議下,分別使用侵入性(插管)及非侵入性(面罩)正壓呼吸器來幫助呼吸。透過設定給予病患氧氣及氣流,幫助肺部通氣,並且達到血液的酸鹼平衡,以紓解呼吸困難症狀。
(作者為呼吸治療師)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