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峰下滑液囊炎 誤以為五十肩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50歲的張太太擔任國小英文老師,平常偶爾打桌球,最近3、4個月左肩疼痛得很厲害,就醫時有醫師診斷為「五十肩」,但理學及超音波檢查後,發現原來是肩峰下滑液囊炎,利用最新超音波導引注射皮質類固醇及局部止痛劑後,張太太的肩痛症狀立即改善,且追蹤一週未再復發。
超音波導引注射可改善
新光醫院復健科主任謝霖芬表示,滑液囊是一個囊狀構造,存在於身體各部位,包括肩膀、手肘、臀部及膝蓋等,主要功能為減少相鄰肌腱、肌肉或骨頭之間的磨擦,肩峰下的滑液囊,顧名思義就是位於肩峰之下、肱骨頭之上,主要功能在於減少肩峰與旋轉袖肌腱等肌腱摩擦。
滑液囊可能由於外傷、老化及肌腱炎等原因而引起發炎,進而造成肩膀酸痛、僵硬及活動困難,晚上甚至會因疼痛而無法安眠,就連「台灣之光」王建民也曾罹患此症。
謝霖芬指出,由於滑液囊與五十肩的症狀表現很像,臨床上有些醫師常會誤診,事實上,五十肩手拉到一個程度後就會拉不過來,但滑液囊就不會。
另外,近年來由於超音波解析度的改善,由影像可以清楚分出肌腱、肌肉及滑液囊的位置,更有助於診斷及治療,尤其在治療上,利用超音波導引,可以更準確將類固醇及止痛劑施打在患部,不僅可以提高治療效果,更可以減少注射劑量。
過去一年來,新光醫院復健科共針對42位肩膀滑液囊炎病患,在超音波導引下施行注射,追蹤一個月後,有9成患者症狀獲得顯著改善,約6成患者完全治癒,治療效果優於傳統注射,且患者幾乎沒有副作用,健保有給付。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