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打抗生素拉肚子 困難梭狀桿菌作怪

2011/02/25 06:00
打抗生素拉肚子 困難梭狀桿菌作怪

▲洗腎病患或長期住院患者是感染高風險群,醫護人員及病患須多洗手。(記者洪瑞琴攝)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

打抗生素拉肚子 困難梭狀桿菌作怪

▲困難梭狀桿菌。(洪元斌提供,記者洪瑞琴翻攝)

使用抗生素後,會拉肚子,不一定是藥物副作用,也可能是「困難梭狀桿菌」作怪,長期住院、洗腎病患或安養機構老人是高危險群。

60歲的呂老先生是中風患者,最近因肺炎住院,抗生素治療一段時間後,開始拉肚子,狀況越來越嚴重,女兒擔心問醫師:「爸爸好像每次因感染住院,打抗生素後,都會拉肚子,是不是抗生素打得太強,副作用太大?」

衛生署台南醫院感染科醫師洪元斌表示,抗生素治療後造成的腹瀉,可能是感染「困難梭狀桿菌」,不一定是抗生素本身的副作用;院方在檢驗呂姓病患的糞便檢體後,出現「困難梭狀桿菌」陽性反應,投予治療困難梭狀桿菌感染的藥物後,腹瀉即獲改善。

洪元斌指出,困難梭狀桿菌是一種革蘭氏陽性厭氧菌,在人體外常常形成「孢子」,傳播力強,體溫計也可能沾染,經由糞口傳染,而且『抗寒、耐酸』,一旦孢子進入腸胃道後通過胃酸,便留在腸道搞破壞,甚至嚴重到腸穿孔致死亡。

洪元斌表示,腸胃道中益生菌,可以抑制困難梭狀桿菌這樣的『壞菌』生長,但由於住院患者打抗生素,會影響益生菌菌叢,以致困難梭狀桿菌大量增生,造成腸胃道發炎、腹瀉。

洪元斌表示,其實許多國內、外研究都顯示,困難梭狀桿菌感染有越來越多趨勢,但住院患者又免不了抗生素治療,臨床上的腹瀉是抗生素副作用或困難梭狀桿菌引起?常考驗醫師。

若病人接受抗生素治療一段時間後,持續出現腹瀉現象,可檢測糞便,做細菌培養或細胞毒性檢查,看是否有感染困難梭狀桿菌,若有,則要改投其他的抗生素治療。

洪元斌提醒,預防困難梭狀桿菌感染最重要的是勤洗手,不論病患或醫護人員、照顧者都須注意,停止不必要的抗生素濫用也很重要。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