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主動脈血管壁夾層血腫 老婦走過鬼門關

2011/01/18 06:00

▲廖謝洽罹患主動脈血管壁夾層血腫,被醫師張兼華救回一命。(記者林宜樟攝)

記者林宜樟/大林報導

76歲的阿嬤廖謝洽因罹患少見的「主動脈血管壁夾層血腫」,日前突然胸痛昏迷性命垂危,送往大林慈濟醫院急救,醫師先清除心包膜腔血塊,再動手術解決,把阿嬤的命搶救回來。

「佛祖保祐,醫師救了我一命!」廖謝洽平時身體硬朗,發病前一天還幫鄰居往生者助念,但發病當天她突然前胸劇烈疼痛,送到大林慈濟醫院時已經昏迷,血壓也量不到。

外科醫師張兼華診察,發現廖謝洽罹患主動脈血管壁夾層血腫,推測是供應主動脈營養的血管破裂,使血管壁變得脆弱無法承受血壓衝擊,由於阿嬤凝血功能異常,治療更加棘手。

張兼華準備先幫阿嬤抽出心包積血時,卻因為積血已凝結為血塊而無法抽出,當時心跳停止,若腦部缺氧五分鐘就會造成無法回復的傷害,他趕緊開胸切開心包膜挖出血塊,恢復心跳。

但廖謝洽的凝血問題無法符合在手術時裝設體外循環機的條件,血塊可能會阻塞人工肺。因此張兼華捨棄一般使用的升主動脈置換術,改以人工血管進行升主動脈的緊紮手術,終於將廖謝洽救回。

廖謝洽說,當時只記得胸口悶痛、頭暈、喘不過氣,其他都不記得。張兼華說,廖謝洽罹患的主動脈血管壁夾層血腫並不常見,和「主動脈剝離」症狀類似,東方人主動脈血管壁夾層血腫的死亡率不如西方人高,但仍然有一定猝死風險。

廖謝洽在術後兩週就可出院,接下來需定期追蹤,在6週到2個月內,血管壁的血腫就會被吸收掉,恢復正常血管。張兼華說,形成血管壁夾層血腫與高血壓有關,建議病人要控制收縮壓在120毫米汞柱內,才能保持健康。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