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不愛動 健康大危機

2005/12/01 06:00

四成國人活動量不足,上班族狀況更糟,工時長、運動不足,罹患慢性病的風險也跟著增加,學者呼籲國人不要只顧工作,等到中壯年一身病就後悔莫及。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

上班族菜鳥拚過頭,埋首工作不運動,很可能拚掉了健康!一項世界衛生組織(WH O)所推動的跨國調查計畫發現,台灣竟有高達四成國人活動量不足,與其他先進國家相較,頗為嚴重,尤以剛進社會到三十九歲的上班族最糟,因平均工時過長,罹患慢性病風險高,是台灣公共衛生一大隱憂。

世衛組織為瞭解全球人口運動概況,委託各國展開「身體活動量表監測系統」,台灣由陽明大學社區護理研究所運動健康科學研究中心博士劉影梅參與執行這項三年計畫,昨日報告十八歲以上台灣人運動概況調查,受訪者高達五千零六十九人,遍布全台各地。

長時間工作、治安不好、居住在高樓層、中低階白領階級、三十九歲以前上班族、高社經地位、已婚等族群,都屬於不愛運動族群;另外,全台七大區域中,以台北市居民運動量最不足。

該報告將運動類型分為兩種,包括每週一百五十分鐘中等費力運動如羽毛球、躲避球、負重走路、掃地、拖地、洗車等;每週六十分鐘費力運動,包括籃球、足球、競技性游泳或單車等,後者因較為費力,從事者以年輕男性族群居多。

台灣民眾足量運動的比率,與各國相當,但是不動的情況則太嚴重,高達四成,只比加拿大稍好,比美國、澳洲、英國都差,嚴重缺乏運動的比率,甚至是芬蘭的兩倍以上。

U型曲線是台灣獨特現象,年輕人運動量都足夠,但是一進入職場後,運動量迅速下降,一直到四十歲爬到高階位置後,才開始有時間運動,到了退休後,因為知道該養生了,運動人口才又大幅增加。

劉影梅表示,未來應該針對初入職場至三十九歲的族群等不愛運動族群,設計鼓勵運動的方案,改善治安、讓生活環境有利於運動,以免年輕不運動,卻換來一身疾病,甚至在中壯年就倒下,最後耗費鉅大的健保資源。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