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寶林茶室案》醫揭常見5細菌:外食族易中鏢
相關新聞請見: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台北市餐廳疑似發生食物中毒案,至今已累計9名通報病例;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表示,食物中毒案最常發生於營業場所,其次則是學校、自宅。而常見的細菌性食物中毒,包括:腸炎弧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仙人掌桿菌、肉毒桿菌,因此應確保食物充分煮熟、避免交叉污染、妥善存儲食物,以及保持廚房衛生,遠離食物中毒。
綜合媒體報導,新北市1男1女22日至餐廳用餐後,返家發現腸胃不適,而各自就診,其中1人於24日急性腎衰竭不治。後續又接獲多家醫院通報,民眾用餐後出現嘔吐及腹瀉等症狀。截至昨晚(26日)已接到醫院通報6例,其中1名男性死亡。此外,台北市1999也接獲陳情,有3名市民23日曾至餐廳用餐,事後出現嘔吐等症狀。
以腸炎弧菌引起食物中毒案件最多
黃軒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分享,據食藥署統計,於2022年全年共計有57件,共1707人驗出細菌性食物中毒。更有本土研究顯示,依病原微生物統計,以「腸炎弧菌」引起的中毒案件數最多(60案,478人),其次為「仙人掌桿菌」(46案,1,982人)及「金黃色葡萄球菌」(41案, 902人);以供膳的調查統計,食物中毒案最常發生於「營業場所」,其次則是學校、自宅。因此藉此整理常見細菌、食物資訊:
●腸炎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台灣民眾常因食用生蠔或未經煮熟的甲殼類等海產食品,或在烹煮過程中受到腸炎弧菌污染,造成食物中毒。
●沙門氏菌(Salmonella):台灣每年可能超過30萬例個案感染沙門氏菌,但據官方數據,通報率低於1%。其中容易受感染的食物為畜肉、禽肉、鮮蛋、乳品、魚肉煉製品等動物性食品,以及豆餡、豆製品等蛋白質含量較高的植物性食品。
●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約25%的人、動物之皮膚、鼻黏膜裡有金黃色葡萄球菌,它能產生導致食物中毒的毒素,常見於受污染之肉製品、家禽、蛋製品、魚貝類、乳製品、盒餐、生菜沙拉及麵包店產品等。
●仙人掌桿菌(Bacillus cereus):仙人掌桿菌極易由灰塵及昆蟲傳播污染食品,食品中帶菌率可高達20至70%。不過,當食品被污染後,大多沒有腐敗變質的現象,除了米飯有時稍微發黏,口味不爽口外,大多數食品的外觀都正常。其中未經加熱的生菜沙拉、生魚片、飲冰品等,屬食品中毒的高風險食物;常作為主食的米飯等澱粉製品,也容易受到仙人掌桿菌汙染風險。
●肉毒桿菌(Clostridium botulinum):只能在沒有氧氣及低酸性(pH > 4.5)的食物生長,因此,凡食品屬低酸性且無空氣,即可能使其生長,而產生致命的毒素。常見於包裝食品中,如肉類、豆類、蛋類等低酸性食物、罐頭及真空包裝食品;醃漬食品、香腸底層也屬無氧狀態,容易茲生肉毒桿菌。
為防止食物中毒,黃軒提供預防的重要措施,包括:確保食物充分煮熟、避免交叉污染、妥善存儲食物,以及保持廚房衛生等,預防食物中毒的可能性。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