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寶林茶室案》醫:米酵菌酸讓人體全面性細胞死亡

2024/03/28 22:13

醫師說明,米酵菌酸會讓細胞無法進行呼吸作用,無法產生能量,因此是全面性的細胞死亡;圖為炒粿條示意圖。(圖取自photo AC)

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衛福部今(28日)晚間臨時召開記者會證實,其中1名解剖檢體血液驗出「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腎臟科醫師王介立進一步說明,把地球比喻成人體,把國家比喻成細胞,那粒腺體就是國家的發電廠。米酵菌酸的作用,就是對全地球的所有發電廠發起無差別攻擊,等於讓全球直接陷入停電狀態。換到人體,細胞會無法進行呼吸作用,無法產生能量,因此是全面性的細胞死亡。

王介立在臉書專頁「王介立醫師」發文指出,米酵菌酸是粒腺體毒素,大家可能對粒腺體毒素很陌生,推理系作品中常見的凶器氰化物也屬於粒腺體毒素。粒腺體毒素只由一種細菌產生,這不是一個常見的人類致病菌(不會入侵人體造成疾病),但細菌是廣泛存在於環境之中。

米酵菌酸歷史案例

王介立表示,最早由米酵菌酸造成的案例是在印尼,首次報告於1895年,特別是在爪哇島。而主要事件在1951-1975年間,有7216人受影響,850人死亡。1988年後,印尼官方禁止生產會發酵米酵菌酸的食品,但偶有中毒事件,整體的死亡率平均為60%。

王介立說,隨後的報告在中國,主要來自於發酵玉米製品,用於製作麵包、麵條和餃子。南方地區的掛糖糕,和半數可能受土壤污染的白木耳也與中毒事件有關。從1953-1974年在黑龍江省報告665人受影響,288人死亡。1990年至2006年在廣西報告121人受影響,76人死亡。2015年,非洲莫三比克報告了首次非亞洲地區的中毒事件,影響了飲用自製發酵玉米粉飲料的人群,造成75人死亡。

細菌產生毒素的有利條件

●溫度:溫暖的環境下較為活躍,理想溫度範圍為攝氏22-30度,這與天貝的製作條件相似。

●pH值:較為中性至微鹼性的pH值(6.5-8.0)有利於毒素產生。

●NaCl濃度:低於1.5-2%的鹽濃度更適合BA的產生。

●脂肪酸類型:當脂肪酸濃度在20-50%時,尤其是甘油、油酸、月桂酸、肉豆蔻酸和棕櫚酸,有利於毒素產生。

王介立表示,只要條件適當,2天的培養就可產生2–4 mg/g的毒素量。目前關於此毒素的毒物動力學性質仍報告不多,但因為它是高度脂溶性,推測其在人體內的分佈體積很大,這通常也代表血液透析或血漿交換等治療,移除毒素的效果是很差的。

寶林茶室案中1名死者解剖檢體血液驗出「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資料照)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