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剖腹產後 最怕沾黏造成不孕

2009/07/23 06:00

文/莊乙真

近日因為一位名人接受剖腹產,且可能同時接受整形縫合術而引起軒然大波。我們對於個人的選擇沒有意見,倒是民眾對於剖腹產這項全世界最常施行的手術過程,有多一些了解,或許不用那麼擔心。

◎所謂的剖腹生產,至少包括兩個主要的步驟:

●第一:將肚皮切開(包括低位橫切與縱切),然後是脂肪層、筋膜層、肌肉層,直到體壁腹膜層。

●第二:則是將膀胱以及臟壁腹膜層分離,往下推開之後,在子宮下段做一橫式切口(非常緊急時,可能切直的),之後將羊膜切破,再生出小BABY,在胎盤也跟著取出來之後,開始進行縫合。

(1)縫合的第一步驟:是將子宮的切口肌肉層,以可吸收的縫線做連續性及雙層的縫合,目的是止血及恢復子宮的形狀,接著則是將剛分開的膀胱及臟壁腹膜層縫合。

到此步驟,婦科醫師通常可以稍微喘息一下,同時檢查雙側的卵巢及輸卵管,有時候會意外發現有卵巢腫瘤或輸卵管沾黏。

(2)縫合的第二步驟:則是和切開肚皮的順序相反,由臟壁腹膜層、肌肉層、筋膜層再回到脂肪層及皮膚的縫合,一般病人看到的,就是最外層的皮膚傷口的大小美觀而已。

根據英國健保資料統計研究發現,30%以上曾接受腹部手術的病人,在30年內,曾因為手術後引起的沾黏問題(包括慢性下腹痛、部分腸阻塞或完全腸阻塞,甚至不孕),而再接受治療。

因此,這幾年醫學界對於手術引起的沾黏問題相當重視,根據美國生殖與不孕醫學會的研究,良好的手術技巧,以及使用預防沾黏的薄膜(隔開剛縫合完的子宮傷口與臟壁腹膜層或腸子直接接觸)是降低手術後沾黏形成的兩大新法。

目前較為廣泛使用的是通過美國FDA(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的玻尿酸薄膜(seprafilm),可以有效的減少或避免沾黏,維持在身體內約一個月之後,會自動水解吸收掉,不殘留在體內。古人說:「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如果傷口外表光滑平整,但腹腔內部因沾黏而使子宮與腸子或膀胱黏成一團,那麼,經年累月的腹痛、腸阻塞,甚至不孕將影響日後的正常生活。(作者為高雄市佳欣婦幼醫院腹腔鏡手術中心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