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笑不停 原來是大腦組織異常

2009/04/16 06:00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小孩子愛笑,很討人喜歡,但如果是莫名愛笑,或是自己一個人玩時,也傻笑不停,就要特別注意!

台北榮總日前接獲一名罕見病例,孩子自出生就一直愛笑,原本家長不以為意,直到孩子出現嚴重抽搐,才感覺到不對勁,帶到醫院檢查發現,孩子的腦部下視丘有不正常的發育組織,進而影響到孩子腦部放電,孩子才會一直傻笑,甚至合併癲癇等抽搐異常症狀,臨床上,稱為「下視丘錯構瘤」。

北榮小兒神經外科主任黃棣棟表示,這名男孩現在已經10歲,一年多前,因為多次嚴重抽搐被父母帶到門診。父母告知,孩子從小愛笑,加上最近有多次的嚴重抽搐,他決定為孩子做進一步檢查,發現孩子的腦部下視丘有不正常的發育組織,確診為罕見的「下視丘錯構瘤」,其發生機率約百萬分之一。

典型的臨床症狀為痴笑,且常併發其他癲癇發作,或是行為異常,癲癇常於童年發作,部分病人會表現早熟症狀。黃棣棟進一步指出,過去對於這類病症的治療,多以開顱手術切除發生癲癇部位的腦組纖,但效果並不好,最近才發展出以內視鏡手術分離病灶與下丘腦間的連接面,治療效果良好。國外研究約有60%的病人在手術後,癲癇消失,80%的病人大幅度改善癲癇情形。

黃棣棟是在今年3月,以內視鏡手術成功分離男童病患病灶與下視丘間的連接面,這個病例也是國內的第一例,截至目前為止,男童未再一直傻笑,癲癇也沒有再發作。

事實上,在男童之前,黃棣棟也曾接獲2例「下視丘錯構瘤」病患,但都是以開顱進行連接面分離手術,術後病患恢復狀況良好,但開大刀的風險當然高於內視鏡手術。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