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切子宮治尿失禁? 專家:切了更慘

2009/03/03 06:00

人工網膜恥骨陰道吊帶手術,可治療尿失禁。(記者王昶閔攝)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

「妳的尿失禁是因為膀胱被子宮壓迫,要開刀把子宮拿掉,順便把膀胱吊起來!」台灣尿失禁婦女估計破百萬人,至今還是有醫師動不動以治療尿失禁為由,要為女病患切除子宮。

專家指出,尿失禁與子宮壓迫無關,切除子宮易傷及神經,反倒尿失禁會更惡化。此外,尿失禁手術失敗,有時可能與誤診有關。

52歲的劉太太原本在某醫院醫師建議下,接受尿失禁手術,同時又切除子宮,但症狀卻絲毫未見改善,進而到台北榮總求診。北榮外科部泌尿外科醫師林登龍發現,劉太太的漏尿型態不尋常,除打噴涕、咳嗽就漏尿外,剛小完便後,竟然漏尿嚴重,進一步檢查發現,她除了「應力性尿失禁」外,尿道也長有一顆中空的「憩室」,尿液會流入蓄積,是解尿後,會二度漏尿的主因。

林登龍為劉太太切除憩室,並修補尿道後,使用他獨創的新式尿陰道吊帶術,捨棄傳統自體肌膜吊帶術,改用疝氣手術常用的人工網膜來懸吊尿道,手術時間縮短一小時,術後疼痛大幅改善,住院天數減少一至兩天,出院後的恢復期約縮短一週,北榮至今已施行兩百例。

林登龍說,尿失禁主要分兩種,最常見的應力性尿失禁,是尿道括約肌鬆弛導致易漏尿,手術成功率相當高;第二常見的急迫性尿失禁則是因膀胱老化或發炎引發頻尿,主要經藥物治療,無法藉由手術改善。手術後,效果不佳,多半與醫師在手術前的誤診有關,錯將急迫性尿失禁診斷為應力性尿失禁。

但有部分病患因罹患混合型尿失禁,同時具有前述兩種尿失禁問題,這也會導致手術的滿意度下降,必須在配合藥物治療。吸菸、肥胖都會導致尿失禁惡化,手術要預防復發,應遠離這些危險因子。

除了術前的誤診外,子宮切除手術浮濫也常使尿失禁病患「遭殃」。在林登龍的門診,至今每個月還是有一、兩個病患,自述被外院醫師建議切除子宮,但他強調,應力性尿失禁與子宮壓迫完全無關,切子宮不但無濟於事,還常傷及神經,導致尿失禁加重。但為何至今還有醫師會這麼做?林登龍不願多說,只低調表示:「是醫師再教育做得還不夠好。」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