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淚溝催人老 微細導管注射補凹陷

2008/08/29 06:00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

三、四十歲中年婦女的下眼瞼附近皮膚有時會凹陷,並出現俗稱「淚溝」的皺紋,三軍總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鄧守成近年嘗試以微細導管注射膠原蛋白、玻尿酸或自體脂肪填平淚溝,費用要兩、三萬台幣,目前有十多位病患做過,但並非一勞永逸,美容效果僅可維持半年到一年,屆時得再花錢補一針。

鄧守成表示,年齡增長、長期熬夜、吸菸和中年婦女的黑眼圈,都是淚溝提早出現的主要原因,遠看就像在雙眼間出現了一個明顯的八字形,讓人看起來年紀比較老或心情憂鬱。

傳統的美容手術是採取類似割眼袋方式,將下眼瞼切開一道傷口,然後取眼袋內的自體脂肪填補凹陷部位,達到消除淚溝的效果。

他表示,手術過程長達兩個小時,侵入性高,恢復期也較長,重點是,多數中年婦女的淚溝還沒有嚴重到要開刀的程度,聽到要開刀,一般人也比較不願意或覺得沒有必要。

因此,近年整形外科醫師較常用的處置方式,是用口徑0.04公分的空針,在下眼瞼注入膠原蛋白、玻尿酸或自體脂肪,以填平淚溝凹陷。

缺點是,一次就要打上十幾針,術中與術後都會疼痛,下眼瞼術後除可能瘀青腫脹,也可能因施打不均勻,出現小顆粒狀或毛毛蟲條狀的難看起伏,主要是因為下眼瞼皮膚敏感,要一次打那麼多針的難度較高。

鄧守成近年嘗試將此技術改良,捨棄空針,改利用口徑0.09公分的微細導管針,在局部麻醉之下刺入受術者的淚溝附近皮膚,再將0.5至1CC的膠原蛋白、玻尿酸或自體脂肪,進行多層次、多角度的施打,達到除皺效果。

鄧守成解釋,眼瞼內的脂肪層就跟西瓜一般,只要導管針插進外皮,就能在內部任意穿梭、移動,方便對凹陷的部份進行填補,亦可降低術中病患疼痛感,病患也能立即看到效果,並在術中與醫師討論施打部位,當場就調整。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