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藥物型苯酮尿症新療法 罕病兒不損智力

2008/03/27 06:00

十一歲的曜丞(前排中)在校成績表現優異,常領獎狀,未受到罹患藥物型苯酮尿症的影響,後排由左到右分別為牛道明醫師、楊媽媽、哥哥及妹妹釆瑜。
(記者魏怡嘉攝)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藥物型苯酮尿症患者若未及早治療,最怕損及智力,但最大治療困難在於必須做腰椎穿刺,及補充副作用大的神經傳導物質藥物劑量。

台北榮總針對12位病童以密集臨床觀察取代腰椎穿刺,隨時調整病童的藥物劑量,經過20年的追蹤,結果發現病童不僅少受藥物副作用之苦,且智力平均達97分,與正常人一樣,其中更有一位小朋友的智力高達120,是全球最聰明的藥物型苯酮尿症患者。

台北榮總兒遺傳諮詢中心主任牛道明表示,藥物型苯酮尿症為罕見的代謝疾病,目前對於藥物型苯酮尿症患者的治療,主要以補充低劑量的BH4的輔?、5-HTP血清素前驅物及左巴胺為主,且在補充劑量之前,必須先做腰椎穿刺檢測病患神經傳導物質的濃度,再決定補充神經傳導物質藥物劑量。

但在國內,病童的家長對於孩子動輒要做侵入性的腰椎穿刺很排斥,小孩也受苦,再者,神經傳導物質藥物如果補充得不好,很容易出現噁心、嘔吐、拉肚子、躁動不安,甚至出現幻覺,父母照顧很辛苦。

牛道明表示,由於榮總醫療團隊認為,即使做腰椎穿刺也無法正確反映病患對神經傳導物質的需要量,且依過去老病患的治療經驗顯示,左巴胺的部分可以給予高劑量而非低劑量,每公斤體重可以由原來的5毫克提高到10至15毫克。

因此台北榮總針對12名6歲到20多歲的病患,用這樣的治療準則進行治療,且不用腰椎穿刺,改以父母在家中觀察孩子用藥的副作用變化,隨時打熱線與醫師討論,並定期回醫院抽血檢測泌乳激素,隨時調整用藥劑量。

經過20年的追蹤,結果發現,病童智力平均達97,其中更有病童智力達120,優於正常人。與國外研究病童治療智力平均僅有76、即輕度智障程度高出許多。

11歲的曜丞,目前就讀國小5年級,在校成績優秀,領獎狀是家常便飯,除了每天早、晚要吃藥之外,生活作息跟一般的小朋友沒有什麼不同。

如果不說,誰也猜不到他是罕病藥物型苯酮尿症患者。他在學業上的優異表現,讓媽媽即便後來又懷了妹妹─采瑜,經羊膜穿刺高度懷疑她也是藥物型苯酮尿症患者,仍決定生下女兒。

現在已經10歲的采瑜,在鋼琴的學習上頗有天分,讓媽媽感到無比的欣慰。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