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logo

「蛋蛋」緊緊 竟是癌細胞擴散全身

2025/07/25 05:30

▲攝護腺癌早期幾乎無症狀,許多患者發現時已是晚期;示意圖。(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攝護腺癌早期幾乎無症狀,許多患者發現時已是晚期;示意圖。(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

「PSA高一點應該只是發炎啦!」74歲的蔡先生回憶,55歲健檢時發現PSA(攝護腺特異抗原)數值略高,卻未進一步追蹤,4年後因每次坐下都覺得「蛋蛋緊緊的」,就醫竟發現已是第4期攝護腺癌,癌細胞擴散至肝、肺與骨骼,影像宛如「滿天星」。

所幸他積極配合治療,從電療、荷爾蒙針劑到手術皆未缺席,病情一度穩定,後續雖進展為「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經PSMA正子造影確認可接受精準放射標靶治療,施打後疼痛緩解,精神與作息恢復,甚至重返球場,在高球賽中奪下團體冠軍。

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攝護腺癌為台灣男性癌症發生率第3名,2022年新增逾9千例,年增率居十大男性癌症之首。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查岱龍指出,攝護腺癌早期幾乎無症狀,許多患者發現時已是晚期,加上PSA檢查尚未納入健保常規篩檢,導致不少50歲以上高風險族群錯失早期診斷機會。

醫籲PSA納常規篩檢 守住健康

「很多人以為排尿不順、夜尿多只是老化,其實可能是癌症警訊。」基隆長庚醫院院長吳俊德提醒,攝護腺癌好發於60歲以上男性,若在第1-3期診斷,5年存活率可達9成,第4期不僅存活率驟降至5成以下,還可能因骨轉移引發劇烈疼痛與行動困難。

吳俊德表示,治療方式須依個別病況調整,晚期患者多以荷爾蒙療法抑制雄性素,即使轉移者也有近5成存活率,若進展為「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存活率恐降至15%,治療更棘手,不過目前國內外治療指引已納入精準放射標靶與PARP抑制劑,提供更多選擇。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核子醫學科主任黃玉儀補充,近年研究顯示逾8成攝護腺癌細胞具有PSMA抗原,透過正子掃描確認病灶後,若呈陽性,即可考慮精準放射標靶療法,有效集中藥效、減少副作用。

查岱龍也呼籲,台灣應比照美國推行PSA定期檢查,美國成功將第4期確診率降至5%,台灣仍有近3成患者發現即為晚期,推動定期篩檢是降低死亡率的關鍵,也呼應「健康台灣」的政策目標。

「蛋蛋」緊緊 竟是癌細胞擴散全身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核子醫學科主任黃玉儀(左起)、基隆長庚醫院院長吳俊德、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查岱龍和病友蔡先生,昨天分享攝護腺癌治療。
(記者邱芷柔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