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logo

「一滴血」診斷出偏頭痛 北榮團隊建立預測模型

2025/07/22 05:30

▲偏頭痛與女性荷爾蒙高度相關,女性罹病為男性3倍;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偏頭痛與女性荷爾蒙高度相關,女性罹病為男性3倍;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

國內偏頭痛患者粗估近200萬人,但仍缺乏明確影像異常或生物指標辨識高風險族群。台北榮總、陽明交通大學、中央研究院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合作,歷時5年找到抽血分析特定的「微核醣核酸」(microRNA)變化,可作為判別偏頭痛的生物標記,未來可望一滴血診斷,並預測發作及時給藥,避免進入飽受折磨的頭痛期。

微核醣核酸變化 可做為判別生物標記

台北榮總醫學研究部轉譯研究科主任陳世彬表示,慢性偏頭痛指每月頭痛15天以上且持續超過3個月,是複雜性的神經疾病,發作前有前驅期,包含出現疲憊、頸部僵硬、無法專心、打哈欠、情緒改變、反應遲緩、渴望食物等情形,接著腦袋的風暴就快要出現了,進入頭痛期則有如脈搏般抽痛、噁心或嘔吐、畏光、怕吵、氣味敏感等症狀。

台北榮總副院長王署君補充,偏頭痛高居全球第2大導致失能疾病,與女性荷爾蒙高度相關,女性罹病為男性3倍。

陳世彬指出,全台偏頭痛粗估近200萬名病人,其中30、40萬人幾乎天天都在痛,不停地吃藥打針、跑急診。目前此病生理機轉不明,核磁共振影像顯示大腦幾乎都是正常,採集組織也難以檢驗,缺乏客觀診斷標準,影響後續治療。

不過,台北榮總、陽明交大醫學院、中研院與國衛院合作,透過120位受試者包含偏頭痛發作期、非發作期、慢性偏頭痛與正常對照組,進行次世代定序分析血液中調控基因表現的microRNA表現,再經197人的獨立驗證組確認結果,發現特定microRNA(如miR-183、miR-1307-5p)等在偏頭痛病人的表現有明顯差異。

準確率達90%以上 研究登上國際期刊

中研院研究員陳璿宇指出,研究團隊利用高通量大數據資料整合microRNA與先天基因風險,成功建立可辨識偏頭痛狀態與風險的複合預測模型,並經驗證可達到90%以上的準確率。

陳世彬補充,未來期望真正走進臨床,可能一滴血就足以確認有無罹患偏頭痛,甚至是否發病中,有助於掌握時機及時給藥,防止發作進入頭痛期的嚴重不適,也提供新藥研發的另一種可能性。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神經科學界的重要國際期刊《大腦》(Brain)。

▲台北榮總、陽明交大醫學院、中研院與國衛院合作團隊發表偏頭痛研究的突破性發現。(記者林惠琴攝)

▲台北榮總、陽明交大醫學院、中研院與國衛院合作團隊發表偏頭痛研究的突破性發現。(記者林惠琴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