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旬男胸口痛 帶狀疱疹作祟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
1名60多歲男性罹患心臟病,胸口疼痛誤以為舊疾發作,但一連串檢查找不到原因,直到幾日後出現皮疹,才確認是帶狀疱疹(俗稱「皮蛇」)惹禍。醫師提醒,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病患者,罹患帶狀疱疹風險可較一般人高出2倍,要特別注意。
醫示警 慢性病患風險倍增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李貽恒表示,心血管疾病患者常有血管病變與慢性發炎傾向,導致免疫調節失衡,提高罹患帶狀疱疹風險,且疼痛可能比皮疹早出現,因此常與心血管疾病混淆,恐延誤診斷與治療時機。
李貽恒也提到,帶狀疱疹會誘發全身系統性發炎反應,加速動脈粥樣硬化與血栓形成,一旦血栓阻塞冠狀動脈或腦血管,恐引發心肌梗塞、中風。曾有研究指出,45歲以上患者罹患帶狀疱疹,1年內中風風險提高131%,12年內發生心血管重大事件風險提高3成。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歐弘毅也提到,台灣糖尿病患者有明顯年輕化趨勢,40歲以下糖友若血糖控制不佳,伴隨免疫力下降,可能提早面臨帶狀疱疹威脅。研究也顯示,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罹患帶狀疱疹風險為一般人的2倍。
歐弘毅強調,糖尿病患者感染帶狀疱疹的病況往往更複雜,容易因疼痛劇烈、併發症增加或血糖波動大而住院,住院率約為非糖尿病病人的3倍,平均住院時間也多出約3日。
台灣腎臟醫學會秘書長許永和亦指出,腎臟病患者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會干擾免疫細胞功能,導致整體免疫力下降。研究顯示,腎病患者罹患帶狀疱疹風險比無腎病者高出1.4倍,若合併其他共病,風險再疊加,曾接受腎臟移植者感染風險更達9倍。
醫師建議,50歲以上民眾及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與腎臟病等患者,可諮詢醫師評估是否適合接種帶狀疱疹疫苗等預防資訊,強化自我抵抗力。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