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奈米載體技術助攻 肝病新藥研發邁向新里程碑

2025/07/08 05:30

▲李宇翔教授(右)跨域團隊,建立安全有效的肝纖維化動物模型,有助於慢性肝病防治與研究。(中央大學提供)

▲李宇翔教授(右)跨域團隊,建立安全有效的肝纖維化動物模型,有助於慢性肝病防治與研究。(中央大學提供)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

肝病新藥研發邁向新里程碑,中央大學生醫系特聘教授李宇翔和副教授許藝瓊,攜手台北榮總內科部胃腸肝膽科醫師黃惠君與許紹榮,以及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生醫系教授李泉團隊,設計1種奈米粒子藥物載體(ALPNP),成功建立安全有效的肝纖維化動物模型,有助於慢性肝病防治與研究,研究成果刊登在《Biomaterials Science》國際期刊。

國內研究成果刊國際期刊

李宇翔說明,肝臟疾病常面臨「肝纖維化、肝硬化、肝癌」3部曲,「肝纖維化」是肝臟受損傷後細胞外基質合成、降解與沉積不平衡的1種修復反應,亦是眾多肝病的起始源頭,對肝纖維化進行早期診斷治療,以預防後續病況惡化的發生,對肝病防治具重要意義。

現階段建立動物肝纖維化模型,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毒物化學法和手術方法,但毒物化學法耗時、具潛在致癌性,手術也具侵入性、變異性和死亡率高,導致實驗鼠非常虛弱,難以進行後續的新藥測試或其他長期實驗。

研究團隊透過新一代奈米載體技術,可精準地將藥物傳遞至動物肝臟,不影響其他內臟如心、肺、脾、腎等器官健康,使後續新藥測試更有效率。李宇翔說明,關鍵技術在於奈米粒子藥物載體(ALPNP),其表面修飾建構的「去唾液酸糖蛋白受體 (ASGPR)分子」,可使ALPNP與肝臟細胞做專一性結合,使大部分藥物只在肝臟釋放、造成肝臟損傷,而保持其他器官健康。

該技術優點是生物相容性,載體使用的材料是高分子PLGA,能被人體生物體所接受,少有副作用或不適感,已被廣泛應用,另ALPNP能精準地將藥物傳送到肝臟,所需有效藥物的劑量可大幅減少,進而降低實驗動物受到全身毒性損傷,此成果將提供給藥廠、生技公司或醫療研究單位,以加速新藥研發測試。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