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春夏隱翅蟲出沒 啪一下恐留下「鞭痕」

2025/06/02 05:30

▲患者左邊臉頰、耳朵與頸部出現像鞭子一樣的紅色條狀紅斑,又癢又痛,甚至還有黃色分泌物。(照片提供/江紀萱)

▲患者左邊臉頰、耳朵與頸部出現像鞭子一樣的紅色條狀紅斑,又癢又痛,甚至還有黃色分泌物。(照片提供/江紀萱)

文/江紀萱

「醫師,我是不是長了帶狀疱疹?」鄭小姐(化名)走進診間緊張地問。她表示,前幾天睡醒之後,便發現左邊臉頰、耳朵與頸部出現像鞭子一樣的紅色條狀紅斑,一開始是稍微刺刺癢癢的感覺,到了下午的時候範圍就逐漸擴大,還有一些潰爛疼痛的現象,甚至伴隨黃色分泌物。

毒液造成皮膚潰爛

仔細檢查這樣條狀分布的紅疹並非帶狀疱疹的標準表現,雖有小水泡形成,但非群聚型的水泡,反而有不規則的噴濺痕跡,較有可能是睡夢當中遇到了隱翅蟲,反射動作去碰觸搔抓臉頸的皮膚,才造成傷害。

▲隱翅蟲大約只有0.7-1公分左右,身上有紅黑色的條紋,翅膀經常隱藏在身體下方,看起來像沒有翅膀一樣。(資料照)

▲隱翅蟲大約只有0.7-1公分左右,身上有紅黑色的條紋,翅膀經常隱藏在身體下方,看起來像沒有翅膀一樣。(資料照)

隱翅蟲身型並不大,只有0.7-1公分左右,身上有著紅黑色的條紋,翅膀非常小,經常隱藏在身體下方,看起來像沒有翅膀一樣,所以稱為「隱翅蟲」。

台灣以褐毒隱翅蟲較常出現,進入春夏,尤其是下過雨之後會大量繁殖,有向光性,晚上時間較常遇到。常有民眾騎機車時覺得好像有被什麼蟲碰到身體,回家便發現中鏢了。另外也因為牠的身型比較小,可以輕易飛過紗窗到室內,所以有的災情是發生在半夜睡夢中。

「隱翅蟲皮膚炎」並不是被隱翅蟲叮咬產生,而是隱翅蟲遭受驚嚇後噴灑出「隱翅蟲素」,這種毒液非常刺激皮膚,接觸後會產生皮膚發炎甚至潰爛的狀況。因此看到隱翅蟲,千萬不要用手去拍死牠,若是將牠打死,牠的體液就會造成皮膚潰爛。

可用衛生紙輕輕撥開

建議拿衛生紙,輕輕的將牠撥開,千萬不要用手。因為牠受到刺激噴出毒液也可能接觸到手上,造成傷害。若真的不幸得到隱翅蟲皮膚炎,也不要搔抓,此舉可能導致毒液範圍擴大。建議尋求皮膚科醫師診治,以免留下疤痕。

(作者為江紀萱皮膚科診所院長)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