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腎低血壓 中藥調養緩解頭暈
文/林晏如
57歲的陳太太因為糖尿病腎病變已經洗腎4年了,但最近卻因為洗腎過程中的低血壓,頭暈與背痛,致使有幾次必須提早結束透析,讓她對洗腎開始恐懼,即便有升壓藥的幫助,但持續性的背痛與抽筋,卻讓她十分困擾。
在血液透析病患中,低血壓是最常見的問題,發生率約25-55%,據研究有75%患者一生至少會發生1次透析低血壓,其中又高達1/3病患會出現頭暈、喘促、心悸、胸腹背痛等具體症狀。
而在洗腎過程中出現血壓過低的原因包含:體重增加過大、脫水過速、血管收縮異常、心臟病、貧血、感染或睡眠不足。通常治療方式是改用高糖或低溫透析液、給予升壓劑、延長透析時間等等。
中醫雖無低血壓的病名,但藉由其表現的症狀分析,歸屬「眩暈」、 「厥脫」、「虛勞」等,《景岳全書》記載:「氣虛卒倒者,必其形氣索然,色清白,身微冷,脈微弱,此氣脫證也。」 應證了洗腎低血壓患者,在臨床可能發生的四肢厥冷、乏力、氣短汗出之情形。
採科學中藥治療 輔以黃耆茶飲
現代研究將此類病患的病機歸類成兩大型,分別為氣陰兩虛型與氣血俱虛型,認為洗腎患者在透析時,因水濕濁毒大量排出體外,容易耗氣傷血,繼而導致「氣隨津脫」與「氣隨血脫」,因此可使用人參、黃耆或生脈散,以補氣生津,有臨床實驗已證實經過12週的水煎劑療程,其血壓、血紅素與疲倦指數均有改善。
陳太太則是因為需顧慮水分控制,經諮詢合格中醫師後採用科學中藥粉治療,輔以黃耆泡茶飲用,並建議她在洗腎當下,可以口含人參片,此方法經國內研究證實也能有效減少透析中低血壓的發生。
(作者為寶山中醫診所副院長)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