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中學習、生活中訓練 「早期療育」陪慢飛兒長大
文/邱士峰
2歲蓁蓁(化名)由奶奶帶大,好動、精神旺盛,但卻難以安靜坐在座位上、不愛聽從指令,被奶奶帶來進行早療評估。早療團隊透過多元化課程,增強蓁蓁的認知功能與專注力,經過2年半的治療,蓁蓁的行為舉止精細度顯著提升。
蓁蓁的奶奶發現,蓁蓁在家時常跑來跑去靜不下來,在幼兒園上課時不時專注力不佳,也難以安坐在椅子上聽從指令。對比鄰居同齡孩子發展程度,蓁蓁的奶奶擔心孫女發展遲緩、難以跟上小學進度,2年半前帶蓁蓁到醫院進行早療評估。
經評估後,發現蓁蓁的粗細動作發展遲緩、感覺統合處理較弱,且認知功能需加強。職能治療團隊為蓁蓁安排跨越障礙道與平衡木的訓練,與蓁蓁一起練習改善粗動作,增加姿勢控制維持與平衡力,也在過程中提供足夠感覺刺激,減少她分心機會。並帶她進行串珠、剪紙等精細動作,提升她的腦部雙側協調力與手部肌力。
經過設計的遊戲與活動如同一道道關卡,克服挑戰能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職能治療師在課程安排上也會以家庭為中心,引導照顧者一同學習居家訓練的技巧,學習不只侷限於每週1小時的課程。
半年後蓁蓁的奶奶發現,蓁蓁開始能夠在監督下正確穿好鞋子,並坐在座位上指認教材上正確的顏色與數字,與半年前不聽話四處跑的情況差異甚大。接受早療超過2年,現在已達能順利銜接小學課程的程度。
針對0至6歲發展遲緩兒童的早期療育,使用標準化測試工具和觀察法,評估兒童的肢體發展、認知能力、社交互動及日常生活技能發展狀況。根據評估結果,納入兒童的興趣和家庭環境與支持,為每位兒童制定個別化的職能治療計劃,並設定具體的短長期目標。
早療並非一蹴可幾,而是為慢飛兒加添羽翼,助慢飛兒在成長路上持續向前奔跑。
(作者為衛福部樂生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