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毒蛇咬傷 龜殼花、赤尾青竹絲逾8成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
你知道台灣人最常被哪種毒蛇咬嗎?根據疾管署最新資料,龜殼花和赤尾鮐(俗稱赤尾青竹絲)佔全台毒蛇咬傷案例超過8成。隨著氣溫升高,蛇類白天會出來曬太陽、活動,出沒頻率增加;專家提醒,蛇類其實生性害羞、不會主動攻擊,但若遭驚擾仍可能反擊,因此進入草叢、林地時要「打草驚蛇」,別翻動石頭、樹洞,並避開夜間、日出或雨後等蛇類活躍時段,以免不慎被咬。
夜間、日出或雨後 蛇類活躍時段
疾管署檢驗及疫苗研製中心科長鄭雅芬指出,2017至2021年間,國內每年平均有979人因毒蛇咬傷就醫。根據抗蛇毒血清的使用比例來看,82.9%患者使用的是針對龜殼花與赤尾鮐的血清,11%使用的是雨傘節與眼鏡蛇的血清,其餘約5.8%則使用其他類型,或需同時使用2種血清。從血清使用情形可推估,咬人數量依序為,龜殼花與赤尾鮐最多,接著是飯匙倩與雨傘節,最後是百步蛇與鎖鏈蛇。
雖然大多數毒蛇咬傷能及時治療,但2017年至2021年5間仍有9人不幸因蛇咬死亡,換算平均每年約有2人因毒蛇咬傷過世。像是龜殼花和赤尾鮐屬於出血性毒蛇,一旦被咬,可能出現腫脹、劇痛、皮膚出血,嚴重恐導致敗血症、腎衰竭,甚至截肢或死亡,防範仍不可輕忽。
疾管署是國內唯一擁有抗蛇毒血清凍晶注射劑藥證的單位,負責生產並供應4種血清,其中2種為雙價型(龜殼花與赤尾鮐、飯匙倩與雨傘節),另2種為單價型(百步蛇與鎖鏈蛇)。
鄭雅芬說,全台每年備有約3870劑血清供緊急使用,年均實際使用量約2660劑。其中,龜殼花與赤尾鮐血清使用最多,2022至2024年平均年耗達2457劑;飯匙倩與雨傘節平均784劑,百步蛇與鎖鏈蛇則相對稀少,分別為107劑與36劑。
目前全台有195家醫療院所備有抗蛇毒血清,為處方藥品,民眾如需使用應先透過「抗蛇毒血清儲備點查詢」了解鄰近院所儲備情形,切勿自行購買來路不明藥物。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