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到無法走 微創正前開人工關節置換術助康復
記者陳建志/台中報導
52歲李先生擔任郵差20多年,近3年來深受兩側髖關節疼痛所苦,原以為是打羽毛球時拉傷,但吃止痛藥卻效果有限,就醫檢查才發現兩側髖關節有嚴重的關節炎,需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近來下定決心接受健保給付的微創正前開人工髖關節手術,經2個月肌力訓練,不但順利回到工作崗位,也重拾球拍,讓他開心不已。
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骨科部部長黃贊文表示,早發性髖關節炎的病人大多在50至60歲左右發病,大部分是因小時候髖關節發育不良,這名患者就是罹患「佩爾特病」,在兒童時期發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導致股骨頭變形和髖臼骨發育不全,隨著時間推移引發髖關節嚴重關節炎。
健保給付 術後6小時就可下床
黃贊文指出,該名患者需要送郵件和包裹,平時喜歡打羽球,除改善髖關節疼痛外,對日常生活及工作功能需求較高。若採傳統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需切開肌肉,會讓肌肉復原時間更久,且在工作和羽球運動中也容易跌倒、脫臼,建議採健保給付的「微創正前開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術後6小時就可下床活動,隔天便開始進行肌力訓練和爬樓梯。
黃贊文指出,患者的髖關節在髖臼部分骨質較差,除需要補骨也使用自費的3D列印鈦金屬髖臼杯來促進與骨頭的癒合;在股骨部分,因骨頭比一般人來得細窄,特別選用短柄設計的股骨柄(健保給付),並使用自費的維他命E墊片加上巨型陶瓷股骨頭來延長人工關節使用年限。
黃贊文指出,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不只量增加,年齡層也有降低趨勢。在醫療技術進步下,醫療團隊可提供個人化的完整治療方案。建議民眾若出現長期關節疼痛、保守治療無效,應及早尋求專業骨科醫師的意見,早日檢查與治療。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