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男業務腳趾關節紅腫痛 典型痛風上身

2025/03/31 05:30

▲痛風嚴重時可能形成痛風石、關節紅腫疼痛。(照片提供/石荐元)

▲痛風嚴重時可能形成痛風石、關節紅腫疼痛。(照片提供/石荐元)

文/石荐元

38歲的蔡先生(化名)是業務員,為了增加業績,下班後常和客戶應酬,最近出現腳趾的關節紅腫疼痛,皮鞋都穿不下,他只好穿著拖鞋就醫。一看就知道這是痛風發作的典型症狀,因此建議蔡先生應酬時,飲食要節制,也要多喝水,否則痛風反覆發作,不但自己受苦,嚴重還會影響腎臟功能。

痛風是一種由尿酸沉積所引起的關節炎,嚴重時,可能導致痛風石的形成。

長期輕忽可能影響腎功能

痛風的發作常讓患者苦不堪言,尤其是急性痛風發作時,可能會出現關節劇烈疼痛、紅腫的情況,特別是大腳趾關節,恐導致無法行走。這種疼痛往往在發作後的2天內達到高峰,然後逐漸緩解。如果長期沒有妥善控制,痛風不僅會反覆發作,還可能導致痛風石的形成,甚至影響腎臟功能,引發尿路結石或慢性腎臟病。

痛風的發作通常與尿酸代謝異常有關。最主要的原因是尿酸排泄減少,或是體內尿酸生成增加。而某些生活習慣或飲食內容,像是攝取過量的高普林食物,例如海鮮、紅肉及大量飲用啤酒或含糖飲料,都可能增加痛風發作風險。此外,水分攝取不足、使用特定藥物如利尿劑等,也可能是誘發因素。

痛風的進一步檢查包括驗血檢查尿酸濃度。值得注意的是,在痛風急性發作期間,尿酸數值可能會假性正常或偏低,需要特別留意。

此外,透過關節液檢查可直接觀察是否有尿酸鹽結晶的存在,而影像檢查,如超音波或雙能量電腦斷層掃描,也能幫助檢視痛風石或關節的長期損害。

避免高普林飲食 多喝水

痛風急性發作時,患者需要適當使用止痛藥物來緩解疼痛,除了藥物治療外,日常生活型態調整亦相當關鍵。建議避免高普林飲食,減少攝取紅肉、海鮮及含糖飲料,多補充水分,以促進尿酸排泄。同時,規律運動與體重控制也有助於降低痛風發作風險。

(作者為彰化秀傳紀念醫院免疫風濕科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