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調皮?過動?講不聽? 成年前都能治療

2025/03/16 05:30

▲過動症應該要積極就醫治療;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提供/梁孫源)

▲過動症應該要積極就醫治療;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提供/梁孫源)

文/梁孫源

門診中,曹媽媽帶4歲的曹小妹妹就醫時生氣地說,女兒平時就很調皮,但這次竟將廁所的門都拆了,未免太誇張,他們懷疑是腎上腺素太發達?經過一連串的檢測後判定為過動症。其實,過動症通常在成年前都能治療,甚至天馬行空的創造力還更有優勢,建議家長樂觀面對。

4歲女拆廁所門 嚇到媽媽

曹媽媽主訴,以前只覺得女兒調皮,很難叫得動,沒想到這次叫女兒不要在廁所玩水,她轉身去忙其他事,過了5分鐘回來,廁所的門竟被女兒以鐵鎚和螺絲起子給拆了,他們覺得孩子的行為沒那麼單純才就醫。

曹小妹妹在診間裡,東敲敲西摸摸,身體及手腳都停不下來,這種情況究竟是過動?還只是調皮?其實,需要嚴謹的量表檢測,而過動症最簡單的判斷是小孩子情緒發生當下,行為踩不住,怎麼講都講不聽,持續原有的行為。

過動症需要嚴謹量表檢測

過動症全名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縮寫ADHD),在現今的醫學上,過動症已被認定是腦部神經疾病,主要是大腦前額葉區域發育異常,產生的症狀包含注意力不足、過動、衝動等行為,通常是慢性且長期,是一種需要被診斷、被治療的疾病,跟一般的調皮有著極大的差異。

家有過動兒 須積極治療

對於過動症兒童而言,他們會覺得自己不是不聽話,而是要做到有困難,控制不住自己的行為;對於父母而言,會覺得為什麼孩子就是教不會?是他們不會教嗎?其實,雙方都沒有錯,不要把過錯往身上攬,要做的是,一旦確定孩子是過動症,積極面對治療。

大約有5%的兒童有過動症,視情況可以追蹤觀察、行為治療或藥物治療,其中,很多父母對藥物治療有誤解,以為服藥後會造成憂鬱,會像安非他命一樣戒不掉,其實都不會,反而能增加注意力、減少躁動不安、改善衝動行為,更能接受行為治療。

過動症兒童的父母常面臨孩子擺脫不了3C的問題,臨床發現,孩童在3C時間越久,越不能忍受現實生活的緩慢步調,恐會加重病情,因此父母需要更有耐心,和孩子約定時間並陪孩子一起玩3C,並帶領孩子領略真實世界的樂趣和韻味。

▲梁孫源醫師說明,過動兒在成年前都能治療,家長應樂觀面對;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提供/梁孫源)

▲梁孫源醫師說明,過動兒在成年前都能治療,家長應樂觀面對;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提供/梁孫源)

(作者為衛生福利部彰化醫院精神科主任)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