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耳洞感染「綠膿桿菌」 引發「蜂窩性組織炎」掛急診
記者翁聿煌/新北報導
17歲的周姓男學生在耳垂、左邊耳骨都打了耳洞,他常觸摸耳洞,耳洞附近出現紅腫,到皮膚科就診擦藥不見好轉,反覆就醫1個月,耳朵越來越腫痛,最後因發燒到醫院掛急診,診斷為蜂窩性組織炎而住院;醫師為他進行清創手術,在耳骨處放置引流管,細菌培養結果是綠膿桿菌,使用抗生素治療近2週才痊癒。
台北慈濟醫院兒科部醫師邱馨慧指出,綠膿桿菌是1種革蘭氏陰性菌、好氧菌,適合在潮濕的環境中生長,是常見的菌種,大多出現在呼吸器的管路、氣切管路、胃造瘻口、開刀傷口等有組織液的地方。
她說,綠膿桿菌具感染性,在合適的環境孳生就易造成感染發炎,耳骨發炎是因為血液循環主要依靠骨頭,耳朵的血液循環不似其他器官豐富,導致細菌容易孳生,尤其好發於免疫力低下者,例如孩子、長輩。
耳洞應保持乾燥 勿常用手觸摸
邱馨慧表示,治療上是針對菌種及症狀給予口服或塗抹的抗生素治療,周姓男學生在診所看診未在第一時間使用治療綠膿桿菌的專門抗生素,等收治入院已變成蜂窩性組織炎,注射綠膿桿菌專用抗生素針劑,也引流清除膿液。
她提醒說,穿耳洞的民眾不要經常用手觸摸,觸摸耳洞要先清潔手部,儘量保持耳洞附近部位的乾燥,洗頭、洗臉後要保持乾爽,以免不慎造成感染。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