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創髓內骨釘手術」復位 高風險患者骨折新選擇
文/陳重宇、林宜玄
年過6旬的L女士是長期洗腎與骨質疏鬆患者,4個月前不慎扭傷導致左腳踝骨折。因傳統的骨板骨釘手術可能有傷口癒合不良、感染,以及骨釘鬆脫等風險,因此前來就醫。
經X光與3D電腦斷層檢查,她的骨折型態屬於複雜的三踝骨折癒合不良,且伴隨嚴重關節軟骨磨損(圖1)。醫療團隊考量患者的骨質疏鬆與洗腎病史,建議採用微創關節鏡輔助手術,使用「後足髓內骨釘」進行脛距跟骨關節固定術(圖2、圖3)。
較傳統骨板骨釘 傷口更小癒合快
根據近期國際研究,對於腳踝複雜性骨折(尤其伴隨關節軟骨損傷的病患),使用後足鎖定型髓內骨釘治療具有以下優勢:
●傷口小、癒合快:降低感染風險,適合高齡、骨質疏鬆或免疫力低下患者。
●精準矯正力線:重建下肢力線,減少鄰近關節壓力。
●更強的結構穩定性:相較於傳統骨板骨釘,提供更高的剛性與旋轉穩定性。
●術後早期負重:患者可早期行走,加速康復時間
L女士的手術過程順利,左足變形成功矯正,並且手術傷口癒合順利(圖4)。手術後隔日,她已能夠下床行走,並於復健過程中逐漸恢復從前的生活品質。
(作者皆為林口長庚醫院骨科部運動醫學科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