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網》嘴破不一定是腸病毒 認識腸病毒與重症前兆
相關新聞請見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最近腸病毒疫情升溫,讓許多家長老師們也跟著緊張;萬芳醫院兒科部主任黃斯煒分享,1位2歲大的孩童因老師注意到嘴巴有破洞被家長帶去就醫,經檢查所幸該位小朋友沒有腸病毒感染時會發現的破洞或是水泡。不過若是小朋友出現嗜睡、肌躍型抽搐、持續嘔吐、呼吸急促與心跳加快,一定要立刻送到醫院給醫師評估。
黃斯煒在臉書專頁「西v麵-小兒心臟科醫師黃斯煒」發文說明,腸病毒是一群小RNA病毒,其中包含著60多型的病毒,比較有名的病毒像是小兒麻痺病毒、克沙奇病毒、以及容易併發重症的腸病毒71型,主要是經由糞口途徑、或是喝到受污染的水、飛沫傳染、或是接觸到皮膚水泡的滲液而感染。
腸病毒感染後的症狀
黃斯煒表示,受到克沙奇病毒、腸病毒71型這類的腸病毒感染,有些孩子不會產生症狀或是僅有輕微感冒、咳嗽、流鼻水等。另外也常出現疱疹性咽峽炎或是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峽炎:指口腔咽峽部會出現小水泡及潰瘍,孩子常因吞嚥時引發疼痛而導致不吃東西、不喝水的狀況。病程大約4到6天。
●手足口病:如同疱疹性咽峽炎一樣,在口腔內會出現水泡,除此之外會伴隨著四肢、手掌腳掌、手指腳趾出現小水泡。病程稍長,會持續一週上下。
黃斯煒說,比較厲害的腸病毒感染會造成無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或是心肌炎等,但這類嚴重感染相對少見。
腸病毒重症
黃斯煒說明,腸病毒重症指的是因腸病毒感染後,病毒侵犯到中樞神經系統而產生併發症,進而造成急性的心肺衰竭並造成孩童死亡。最常見造成腸病毒重症的病毒就是腸病毒71型。腸病毒併發重症的死亡率約在3-20%。在1998年台灣腸病毒大流行時,死亡率將近20%。而近年由於對於腸病毒重症的了解更加透徹,重症死亡率已有明顯下降。
腸病毒重症前兆
●嗜睡:退燒後仍持續嗜睡就要更小心。
●肌躍型抽搐:是指在全身肌肉突然收縮,像是嬰兒時期的驚嚇反射。
●持續嘔吐:不論有無進食都會一直嘔吐或乾嘔。
●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孩子發燒時心跳、呼吸都會稍快。如果是在退燒狀況下也是如此,就要盡快就醫。
黃斯煒指出,腸病毒71型感染初期其實就像其他腸病毒一般,症狀不明顯或是會出現手口足病或疱疹性咽峽炎,因此很難從臨床表現來分辨。如果孩子年紀小於3歲、高燒大於39度、發燒超過3天,這些也都是發生重症的高風險。如有上述情形也需要讓醫師評估孩子的狀況。
腸病毒治療
黃斯煒表示,腸病毒和一般病毒感染並無不同,身體的免疫力會需要時間將病毒殺光,所以整體病程會持續5-7天不等。而不同於一般感冒的是,由於腸病毒感染常會伴隨嘴巴有破洞、潰瘍,因此這種情況常導致小孩因為嘴巴痛而不進食、不喝水,如此就會造成小孩脫水。
黃斯煒說,如果孩子嘴巴破洞太多導致完全無法進食,必要時還是要尋求醫療協助,可透過一些止痛藥物的使用或是打點滴補充水分,避免孩子脫水。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