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未滿月嬰 染伊科病毒1週離世

2025/02/28 05:30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伊科病毒11型特別容易感染新生兒,且相較於年長孩童或青少年,嬰兒的免疫力較弱,病情惡化速度快。雖然目前國內腸病毒疫情處於低點,仍存在風險。(資料照)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伊科病毒11型特別容易感染新生兒,且相較於年長孩童或青少年,嬰兒的免疫力較弱,病情惡化速度快。雖然目前國內腸病毒疫情處於低點,仍存在風險。(資料照)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

衛福部疾管署昨天公布今年首例腸病毒併發重症死亡病例,為北部1名未滿1個月的新生兒。這名女嬰2月16日因呼吸急促、活動力降低住院,19日發燒、呼吸困難,20日轉入新生兒加護病房,23日因多重器官衰竭與敗血症不幸離世,檢驗結果確認感染伊科病毒11型。

今年首例腸病毒死亡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這名新生兒出生時體重正常,沒有潛在疾病,伊科病毒11型特別容易感染新生兒,且相較於年長孩童或青少年,嬰兒的免疫力較弱,病情惡化速度快,雖然目前國內腸病毒疫情處於低點,仍存在風險,她也提醒家有新生兒或孕婦的家庭,務必加強手部衛生,降低感染風險。

疾管署指出,新生兒感染腸病毒通常發病於出生後1至14天,從輕微發燒、食慾降低,到嚴重的腦炎、肺炎、甚至多重器官衰竭,病程發展迅速。孕婦若於產前14天至產後有發燒、咳嗽、喉嚨痛等症狀,應主動告知醫師。家長與照顧者應以肥皂勤洗手,若身體不適,應避免接觸新生兒,以降低感染風險。

疾管署表示,近4週監測顯示,社區主要流行腸病毒克沙奇A16型、A6型與A2型,伊科病毒仍有活動。往年疫情多在開學後3至4月上升,家長應留意嬰幼兒健康狀況,幼托機構與醫院嬰兒室應強化訪客管理與環境消毒。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重症醫學科主任彭純芝指出,新生兒感染腸病毒的症狀與兒童不同,只要有重症案例,就代表社區中有病毒流行。她強調,孕產婦在生產前2週內的接觸史很重要,避免在流行期間出入公共場所,以減少感染風險。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