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漏性皮膚炎 中醫茶飲可舒緩
文/李欣樺
脂漏性皮膚炎在中醫又稱為「白屑風」或「面遊風」,是常見的慢性皮膚發炎疾病。疾病主要分佈於皮脂分泌旺盛的部位,如頭皮、T字部位、胸口及背部,病人會出現油膩性皮屑、皮膚發紅,並可能伴隨輕微癢感或灼熱感。
現代醫學認為,脂漏性皮膚炎與皮屑芽孢菌感染、荷爾蒙變化、壓力、作息不規律及季節變化有關。而中醫則認為,該疾病主要成因與風、濕、熱三大因素密切相關。
少吃油炸、燒烤 改善整體健康狀態
脂漏性皮膚炎病人可透過茶飲來調整體內濕熱,幫助身體排毒,減少皮膚發炎的機率。
◎荷葉菊花決明子茶,特別適合體內濕熱、易長皮屑的族群。
●荷葉:有助於清除體內積熱,對於易上火和皮膚紅腫者特別有效。
●決明子:有助於排除體內多餘濕氣,改善皮脂分泌過多的問題,具有去濕消脂的效果。
●菊花:擁有消炎作用,能緩解皮膚紅腫與發癢的不適感,舒緩皮膚發炎;同時決明子也能促進腸道蠕動,減少腸胃積熱對皮膚造成的影響。
◎荷葉菊花決明子茶的製作方法(適用500c.c.水量)
●材料:荷葉3錢、菊花3錢、決明子3錢。
●沖泡方法:將決明子用小火乾炒至散發出微香,以減少寒性,然後將所有藥材放入鍋中,加入500c.c.熱水,小火煮約10-15分鐘,待藥材的味道完全釋出後關火,過濾即可飲用。
可根據個人口味適量添加蜂蜜(避免過甜)。建議每日飲用量為1000c.c.,並可分次飲用。如果體質偏寒或腸胃敏感,建議從低劑量開始(如各2錢),觀察身體反應。
除了飲品調整外,脂漏性皮膚炎病人在日常生活中也應注意飲食,少吃油炸、燒烤、辛辣食物、甜食、奶製品、酒精和咖啡,以減少復發的可能性。
多攝取清淡飲食(如綠葉蔬菜、全穀類),增加利濕食材(如薏仁、冬瓜、綠豆),適量補充優質蛋白質(如魚類、豆類等),有助於改善整體健康狀態。
若症狀持續惡化,或出現腹瀉、腸胃不適,建議民眾應尋求專業中醫或皮膚科醫師的診治,以獲得更精準的個人化調理改善。
(作者為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