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深部靜脈血栓 恐併發肺栓塞
文/王浩洸
深部靜脈血栓(DVT)是由血液在腿部深層靜脈中形成血栓所引起。
呼吸急促、胸痛、咳血 需立即就醫
◎可能導致血栓形成原因
●靜脈壁薄弱:靜脈結構異常或先天性缺陷。
●靜脈瓣膜受損:瓣膜無法正常工作,導致血液回流不順,血液滯留。
●肌張力差:肌肉無法正常收縮,影響靜脈血液回流。
●長時間不動:如長時間臥床、久坐(例如長途飛行或手術後),血液循環變慢,容易形成血栓。
●其他誘因:骨科手術術後。肥胖、吸菸或高齡。血液高凝狀態(如癌症、遺傳性血液疾病)。
深部靜脈血栓的典型症狀包括:腿部腫脹、疼痛與壓痛、皮膚發熱與發紅、受影響的部位皮膚可能發紅並發燙。若血栓脫落並移動至肺部,可能引發肺栓塞,症狀包括呼吸急促、胸痛、咳血等,需立即就醫。
◎診斷依據
●血液檢查:測量血液中D-二聚體血液檢查分解產物的含量,若數值升高,可能提示有血栓存在。
●腿部靜脈超音波檢查:非侵入性檢查,可清楚顯示血栓位置和靜脈阻塞情況。
●靜脈造影檢查(少用):需注射顯影劑,評估靜脈的血流狀況。
深部靜脈血栓的治療目標是防止血栓增大、血栓脫落及預防併發症。
◎治療
●藥物治療:減少血栓擴大及預防新血栓形成。患者通常需持續服用抗凝血劑約3-6個月。
●穿著壓力襪:幫助改善血液回流,減輕腿部腫脹與疼痛。
●手術治療(少見):若血栓過大或危及生命,可能進行血栓移除手術或放置靜脈濾器,防止血栓流向肺部。
●生活調整:抬高腿部、適度活動、保持水分充足,避免久坐不動。
●控制體重、戒菸,並管理其他潛在風險因素(如糖尿病或高血壓)。
深部靜脈血栓是一個潛在危險的病症,若未及時治療,可能引發嚴重併發症(如肺栓塞)。透過早期診斷、有效治療及後續管理,可以降低風險、改善患者生活品質,並預防血栓復發。
(作者為義守大學教授、義大醫院外科部部長)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