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少吃紅肉、加工肉品 護心臟又防大腸癌

2025/02/22 05:30

▲建議多吃蔬菜,減少紅肉與加工肉品攝取,有助於預防心臟病。(照片提供/郭志東)

▲建議多吃蔬菜,減少紅肉與加工肉品攝取,有助於預防心臟病。(照片提供/郭志東)

文/郭志東

台灣到處都可以吃到世界各國不同的美食,不論是美味多汁的牛排或油香四溢的滷肉飯,紅肉與加工肉品更是餐桌常客。但英國牛津大學一項重要研究卻為我們的飲食習慣敲響警鐘。

這項迄今最大規模的前瞻性研究,系統回顧十三項涉及超過140萬人的研究結果顯示,紅肉與加工肉品的攝取,和心臟病風險上升緊密相關。

日多吃50克加工肉品 冠心病風險增18%

研究發現,每日多攝取50克加工肉品,像培根、火腿、香腸之類,冠心病風險激增18%;每日多攝取50克未加工紅肉,如牛肉、羊肉、豬肉,冠心病風險也會提高9%。相較之下,食用雞肉、火雞肉等家禽肉品,則未見與心臟病風險上升有明顯關聯。

紅肉中的高飽和脂肪,以及加工肉品中的高鈉含量,可能是導致風險增加的主因。飽和脂肪會提升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而過量鹽分會使血壓升高,兩者都是冠心病公認的風險因素。

研究團隊也曾指出,即便適度攝取紅肉與加工肉品,也會增加罹患大腸癌風險。一些新的研究更指出,當我們的腸道針對消化紅肉及動物性產品時,產生出來的細菌會產生的化學物質,會大幅提高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機率。

在台灣,心血管疾病一直是健康的一大威脅。許多民眾喜愛的小吃,如香腸、火腿等加工肉品,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增加了患病風險。若能借鑑研究結果,減少紅肉與加工肉品的攝取,不僅對預防心臟病有益,也能降低大腸癌發生機率。

此外,從環境層面看,肉品生產是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來源。若能減少肉品消費,對環境保護也有正面影響。

那麼,我們該吃多少紅肉呢?英國心臟基金會建議一次食用量不超過70克。至於加工肉類,由於其通常含鹽量高,且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應盡可能避免食用。

雖然這項研究主要以歐美成年白人為主,對於台灣民眾而言,可能有某些程度上的種族差異,但足以警示我們重新審視飲食習慣。為了自身健康和環境永續,不妨從減少紅肉與加工肉品攝取做起。

(作者為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