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氣爆事件歷歷在目 長期失眠、心悸恐是PTSD徵兆

2025/02/18 05:30

▲若在重大事件發生後出現失眠、心悸、盜汗、暈眩,甚至做惡夢等症狀,可能發展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若在重大事件發生後出現失眠、心悸、盜汗、暈眩,甚至做惡夢等症狀,可能發展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記者鄭淑婷/桃園報導

台中新光三越百貨發生嚴重氣爆造成4死36傷,不只經歷生死關頭的倖存者可能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救災人員、目擊民眾甚至是一般民眾,也都可能出現失眠、心悸、盜汗、暈眩,甚至做惡夢等症狀,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精神部主任蘇柏文表示,若這些身心症狀持續影響日常生活或睡眠超過6個月,可能發展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進而成為心理重建的一大障礙,及早察覺並尋求協助非常關鍵。

▲台中市新光三越百貨公司驚傳氣爆,讓許多目擊民眾感到恐懼。(資料照,記者廖耀東攝)

▲台中市新光三越百貨公司驚傳氣爆,讓許多目擊民眾感到恐懼。(資料照,記者廖耀東攝)

透過藥物緩解焦慮等症狀

蘇柏文表示,災難帶來的心理衝擊往往更難察覺,除了身體治療,心理支持與介入同樣重要,過去曾遇過空難救災人員因現場畫面反覆浮現眼前而出現上述症狀,也曾有車禍事故倖存的孩童,無法表達心裡的狀態,只是重覆說著「車子壞掉了」,也可能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導致。過去在發生重大事件時,中央與地方政府會積極動員精神科醫師、心理師協助受災民眾,提供情緒慰問與心理支持,必要時,透過藥物治療可緩解憂鬱、焦慮與失眠等症狀。

蘇柏文表示,重大事件如大地震、空難等,雖然民眾不一定住在災區,還是有可能會造成內心的衝擊與影響,一般民眾若經歷或目睹突發的災難事件,內心感到恐懼或有生命威脅,初期可能會有心悸焦慮、發抖、失眠、頭痛等症狀,這時候稱為「急性壓力反應」,症狀通常隨著時間緩解,但若持續6個月以上,腦海經常出現創傷事件的畫面或做惡夢,影響日常生活,這時候就要注意是否已經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蘇柏文表示,剛開始有症狀時建議尋求精神科醫師、心理師的陪伴與協助,減少自己一個人獨自面對內心的恐懼,如果症狀一直無法緩解改善,精神藥物治療與心理諮商相當重要的。

▲蘇柏文醫師表示,重大事件發生後持續影響日常生活或睡眠超過6個月,建議尋求精神科醫師、心理師的陪伴與協助。(桃園醫院提供)

▲蘇柏文醫師表示,重大事件發生後持續影響日常生活或睡眠超過6個月,建議尋求精神科醫師、心理師的陪伴與協助。(桃園醫院提供)

心理復原可尋求專業協助

「部分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患者因長期受到焦慮、失眠等困擾,甚至需要住院治療。」桃園醫院護理師林珈伶表示,曾有患者回憶事件發生後,對周遭環境感到極度不安,閉上眼腦海便浮現災害發生那一瞬間的恐怖畫面,讓他心悸、噁心、暈眩,夜晚輾轉難眠,住院期間,醫療團隊透過藥物治療、心理引導與放鬆訓練,協助他逐步緩解焦慮,順利重新建立規律生活。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