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男膽固醇達標 自行停藥又飆升
文/王舒民
56歲陳先生,長期服用降血糖及降血脂藥物,平時控制都有達標,朋友跟他說可以停藥試試,想不到停藥3個月後,低密度膽固醇(LDL)從原來的70上升到150,經由詳細解釋後,他才又乖乖服用藥物,並答應日後一定遵照醫囑,不再私自亂停藥。
最近幾年大家的預防醫學觀念漸漸進步,很多的醫療保健都在倡導器官保護;血糖、血壓或血脂等慢性病的好發率也普遍年輕化,而我們擔心害怕的腦中風、心肌梗塞、心衰竭或是慢性腎臟病都跟這些代謝性疾病息息相關,所以控制慢性病就是為了減少或預防心血管的併發症。
壞的膽固醇過高會堆積在血管內造成血管狹窄,這些血管壁的粥狀斑塊容易產生破損,進而導致發炎反應及血栓形成,造成後續阻塞或栓塞形成器官傷害。
其實膽固醇過高導致的血管狹窄早在4000年前已經存在,當埃及木乃伊出土後接受影像學檢查,即可發現其頸動脈或冠狀動脈也有粥狀硬化或狹窄的情況。隨著現代文明的進步,人類壽命延長,飲食生活作息的改變更促使這些慢性病的機率逐年增加,防治心血管病變是現代醫療的重要任務。
長期將膽固醇控制在目標值內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而且目標值會隨著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增高而需更加嚴格下修,降血脂藥物可以控制膽固醇,更能將這些血管壁的斑塊慢慢減少,逆轉血管狹窄的狀況;近年的研究更顯示服用降脂藥可以降低老年失智或是巴金森氏症的風險。但是膽固醇達標後如果直接停藥又會如何呢?
根據2024年《營養、代謝與心血管疾病》的期刊研究,不論服用6個月或是20年的降血脂藥,只要將藥物停用後第4天,低密度膽固醇就會上升30%,10天後心臟病的風險會上升65%,因此建議如果膽固醇達標後,可以嘗試減低劑量,但是不要自行停止服藥!
怕吃藥傷身 可與醫師討論
慢性病患總是抱怨藥物吃太多會傷身體,其實將三高的數值控制好才不會增加心血管的風險,如果服藥過程有副作用或想減藥,建議還是與臨床醫師討論後再執行,切忌自行停藥,以免讓自己的血管又悄悄產生斑塊,或是狹窄阻塞!
(作者為台中舒民診所院長)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