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下肢靜脈阻塞 微創手術找回好腳色

2025/02/16 05:30

▲圖1:術前雙下肢嚴重腫脹、皮膚暗沉且伴隨滲液。(照片提供/蔡承根)

▲圖1:術前雙下肢嚴重腫脹、皮膚暗沉且伴隨滲液。(照片提供/蔡承根)

文/蔡承根

65歲的林阿姨是虔誠的教徒。她每天的日常,除了照顧家庭,還包括靜坐誦經。然而,最近她卻因雙腳的狀況而苦不堪言,影響了她專注誦經的平靜心境。

幾個月前,她開始感到小腿沉重不堪,尤其是在靜坐誦經或站立時間較久後,腳踝腫得厲害,甚至連鞋子都變得難以穿上。起初,她以為這只是年齡增長和長時間靜坐的自然現象,並沒有太在意。然而,問題不僅沒有好轉,反而愈發嚴重,讓她在每日修行時感到分外困擾。

雙腳膚色黯沉 小傷口常滲組織液

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的雙腿不僅腫脹,靠近腳踝的皮膚顏色變得暗沉,還出現了小傷口,傷口長期滲出組織液,導致雙腳總是濕漉漉的。她每天穿拖鞋時不得不在鞋內墊上衛生紙,來吸收傷口滲出的液體(圖1),否則走路時總會弄濕地板,甚至影響正常活動。這樣的情況讓她越來越不安,誦經時也無法集中注意力。

林阿姨來到了血管外科門診就醫。經過詳細檢查後,我們發現她的動脈血流是正常的,但問題出現在靜脈系統。她的深層與淺層靜脈功能均出現了明顯異常(圖2),靜脈血液無法有效回流至心臟,導致雙腳腫脹、皮膚變色及小傷口長期滲液,必須進行靜脈手術,才能改善。

▲圖2:血管造影顯示左髂靜脈因壓迫導致明顯狹窄(左圖);血管內超音波顯示,血管截面積僅67.79mm²,血流受阻嚴重(右圖)。(照片提供/蔡承根)

▲圖2:血管造影顯示左髂靜脈因壓迫導致明顯狹窄(左圖);血管內超音波顯示,血管截面積僅67.79mm²,血流受阻嚴重(右圖)。(照片提供/蔡承根)

髂靜脈阻塞和靜脈曲張 致雙腳腫脹

我們為林阿姨安排了微創介入手術,包括髂靜脈支架置入和靜脈曲張的膠水閉合治療(均為自費項目)。術後,她在我們的指導下配合藥物治療和傷口照護。

3個月後,林阿姨再次回診,原本腫脹、暗沉且不斷滲液的腿部皮膚,如今光滑細緻,傷口完全癒合,雙腳乾爽,皮膚也恢復了健康的顏色(圖3)。她告訴我們:「現在我的雙腳輕鬆多了,誦經時再也不會感覺不舒服,也不用擔心弄濕地板了,真是太感謝了!」

▲圖3:術後腫脹完全消退,皮膚顏色恢復正常,傷口癒合。(照片提供/蔡承根)

▲圖3:術後腫脹完全消退,皮膚顏色恢復正常,傷口癒合。(照片提供/蔡承根)

下肢靜脈疾病包括髂靜脈阻塞和靜脈曲張,當靜脈阻塞或血液逆流時,可能引發腿部腫脹、痠脹疲勞、皮膚變色,甚至靜脈血栓或潰瘍等併發症。

髂靜脈阻塞常因右髂動脈壓迫導致左髂靜脈血流受阻,而靜脈曲張多因瓣膜功能失效引起。治療方法包括微創手術(如髂靜脈支架置入、微波消融術或靜脈膠水閉合手術)、壓力襪、藥物治療,以及術後定期檢查與適當運動,能有效改善症狀,並提升生活品質。

(作者為義大癌治療醫院及右昌聯合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