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糖尿病 腎臟退化2大殺手
文/余宜叡
●案例1:50多歲的賴女士,罹患糖尿病已有6年多,最初經過治療後,血糖達標。然而,最近她的腎功能出現下降趨勢,醫師因此特別詢問她平日在家的血壓狀況。賴女士坦言,她平時並沒有在家量測血壓的習慣,且在過去半年的門診紀錄中,她的血壓多次超過160mmHg。
果然回家自測後,發現她的血壓大多維持在140-150mmHg之間,早已符合高血壓治療的標準。在加用ARB/ACEI類的降壓藥物後,賴女士的血壓控制良好,腎功能也不再惡化。
●案例2:60多歲的林先生,患有糖尿病已達10年,然而他的血糖控制一直未能達標。由於擔心西藥會損害腎臟,每次回診時,他都請醫師不要增加藥物,並表示自己會調整飲食和運動。然而,儘管他的糖化血色素仍維持在8-9%之間,遠高於理想的7%。此外,他的血壓在家測量經常超過130mmHg,但他認為年紀大了,血壓標準應該可以放寬,因此不願服用過多藥物。
年後,林先生的腎功能指標(腎絲球過濾率eGFR)從原先的70-80下降到不到50,未控制的高血糖與高血壓加速了他的腎功能惡化。
西藥傷腎? 血壓血糖超標才是元凶
根據《2021糖尿病年鑑》,台灣引發腎衰竭需接受洗腎的主要原因為高血壓與糖尿病。如果血壓與血糖能有效達標,便可大幅減少對腎臟的損害。然而,許多民眾至今仍抱持著「西藥傷腎」的迷思,拒絕服用血壓與血糖藥物,殊不知超標的血壓與血糖才是真正傷害腎臟的兇手。
在臨床上,無論是高血壓還是糖尿病的治療,醫師都會透過定期每3到6個月的抽血檢查,來追蹤腎功能。在適當治療劑量下,藥物對腎功能的影響其實微乎其微。研究已證實,ARB/ACEI類的降壓藥和部分排糖藥不僅不會損害腎臟,反而能延緩腎功能的惡化。因此,這些藥物已被最新的治療指引列為首選用藥。
血壓血糖雙雙達標 才可能延緩惡化
對於藥物治療有任何疑問,應積極與醫療團隊討論。唯有血壓與血糖雙雙達標,才能有效延緩腎功能的惡化,避免進一步的腎臟損害。
(作者為員榮醫院社區醫學部主任暨穩糖減重門診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