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第2型鼻竇炎治療 「生物製劑」新選擇
文/黃建嘉、吳佩雯
「醫師啊!我開完刀已經1年了,怎麼還是聞不到?」林小姐在其他醫療院所接受鼻竇炎手術後,出現前述困擾,因而前來就醫。
失去嗅覺讓這位新手媽媽很擔心,怕因為聞不到兒子排便的氣味、延誤更換尿布,而讓小孩產生「紅屁屁」。尤其到了冬天,她因氣喘頻繁發作,成為急診室的常客!
慢性鼻竇炎是鼻科門診常見疾病,在台灣約有15-20%的盛行率。初步以內科治療為主,但若治療效果不彰、鼻瘜肉造成鼻竇開口嚴重阻塞,則建議以鼻竇內視鏡手術清除瘜肉。
根據健保資料庫資料統計,約有20%的病患會在術後5年內會因疾病復發而需再次手術!這群病患大多是雙側鼻瘜肉且合併氣喘,亦即現今鼻科界最聚焦的「第2型發炎」。
針對第2型發炎的生物製劑於2019年在歐美開始核可使用治療鼻瘜肉後,不但可改善病患鼻塞、鼻涕倒流,更進一步恢復嗅覺,大幅改善病患的生活品質!
內視鏡手術除瘜肉 輔助製劑治療助恢復嗅覺
林小姐毅然決定接受第2次的鼻竇內視鏡手術,快速移除阻塞的瘜肉,並在術後第1天開始接受自費生物製劑的施打。在規律施打生物製劑後的3個月,嗅覺完全恢復,終於能通暢呼吸,氣喘也控制良好!
借鏡歐洲的臨床研究,我們將生物製劑的施打間隔由2週延長為8週,儘管降低了使用頻率,林小姐仍然保持良好嗅覺功能及生活品質,術後10個月的鼻竇黏膜在螢光免疫染色下,呈現完好的上皮屏障功能,代表呼吸道黏膜可以正常的抵禦外來病原及過敏原,避免反覆的感染及發炎。
我們進一步的研究顯示,在鼻竇內視鏡手術後輔以生物製劑治療的病患,黏膜恢復狀態較單純手術的病患良好,相關論文於2024年6月刊登在國際期刊,為全球首創!
分子生物學的演進讓我們臨床醫師有更多的武器來對抗疾病,在手術前,若能辨別出嚴重第2型發炎反應的鼻竇炎病患,在鼻竇內視鏡手術後給予生物製劑作為輔助治療,將有助於鼻竇傷口癒合,讓病患身心負擔獲得改善,享有正常的生活品質。
(作者皆為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部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