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孩童心雜音別慌張 未必是先天性心臟病

2025/01/05 05:30

▲兒童心臟超音波檢查可發現心雜音的原因;圖為情境照,圖中患者與本文無關。(照片提供/林俊嘉)

▲兒童心臟超音波檢查可發現心雜音的原因;圖為情境照,圖中患者與本文無關。(照片提供/林俊嘉)

文/林俊嘉

10歲的小芊(化名)因為感冒前往兒科診所就診,醫師聽到有明顯心雜音被轉診到醫院進行檢查。心臟超音波檢查果真發現有「開放性動脈導管(PDA)」的先天性心臟病,再仔細回顧小孩的成長史,身高及體重一直低於同年齡層的第3百分位,且參與運動競賽時,體力及運動表現明顯不如同學。所幸藉由心導管的治療,順利將開放性動脈導管關閉,小芊的體力也有明顯提升。

因心臟或血管中血流產生亂流

心雜音不是疾病,是指心臟存在著正常心音以外的聲音,產生的原因是心臟或血管中的血流產生亂流(turbulent flow)。它可以發生在患有心臟病的病童身上,也可能發生在正常的兒童身上。當病人有心雜音時,醫師只要透過詳細的病史詢問、基本理學檢查、以及心臟超音波掃描等,很快就能找到心雜音的原因。

無辜心雜音與血管生長慢相關

健康的小孩也可能有心雜音,即所謂「無辜的心雜音」(innocent murmur),且根據美國兒科醫學會統計,此類心雜音發生於14歲以下孩童的比率可達75%。這類心雜音的成因目前尚無定論,有些心臟科醫師認為與小孩的成長相關,一般來說,心臟與血管應相對地成長,但是部分孩童因為血管生長較慢,導致較多血流流進相對較狹窄的血管,進而產生心雜音。此外,一些特定情況(如發燒、運動)或是姿勢改變(由臥姿變坐姿)也會產生無辜心雜音。

另一種情況,就是所謂的「病理性心雜音」(pathological murmur),造成的原因則為心臟或血管的結構出了問題。有可能是心臟中膈的缺損,導致不正常的血流交通,或是血管及瓣膜的狹窄,導致快速的血流通過狹窄處,進而產生心雜音。這類的心雜音由於是結構上的病灶,因此較不會因為病童的狀態或是姿勢改變而消失。

若屬病理性 兒童心臟病大多能治癒

出現心雜音不代表一定有心臟病,且大部分孩童的心雜音為良性的無辜心雜音,因此家長們無需太過慌張。當孩子被發現有心雜音時,可尋求小兒心臟科醫師的協助。如果是病理性心雜音,以現今的醫學技術,絕大部分的兒童心臟病都是能治癒的,且甚至不需要開刀,藉由心導管便可治療。

(作者為彰濱秀傳紀念醫院小兒科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