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專注力訓練 孩童上課少出狀況
文/徐幼鈞
5歲的陳小弟因為上課不專心,容易四處走動,大聲唱歌干擾同學上課,被老師提醒多次後,被媽媽帶來診所評估。醫師診察發現他可以執行丟接球,但容易沒耐心,可以坐著畫出人物特徵、寫名字,但是容易被診間的東西吸引,忍不住碰觸額外的物品,看診過程中不斷打斷媽媽與醫師的談話,想要搶答或是離開椅子摸索環境。以上這些表現,既有注意力不集中,也有衝動控制的問題,需要接受物理、職能、語言和心理治療。
並不是所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孩童都符合過動症的診斷(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即ADHD)。ADHD是因為腦部多個區域連結功能異常,造成孩童不專心、衝動、情緒和動作的控制不佳,更進一步影響人際互動、課業學習。
要診斷ADHD,醫師需要觀察孩童是否有不專心、衝動的症狀,並且相對同年齡兒童嚴重且時間長達6個月以上,所以學齡前的孩童較少被診斷過動症,反而小學以上的孩童較容易符合過動症。
注意力不集中獲改善
典型的注意力不足症狀有遊戲過程中無法持續維持注意力、無法順利完成學校功課、容易被外在事物干擾等,而典型過動症狀是課程中常離席、話很多或習慣插嘴對話、無法乖乖排隊等待、會干擾他人遊戲等,如果有上述表現,可以提早帶孩童來復健科門診檢查,並安排早療聯合評估,以利後續治療。
治療的部分除了藥物之外,可以選擇提升專注力的訓練,幫助孩童改善不專心的問題。
◎專注力訓練
●記憶遊戲:翻卡牌找出相同的圖案。
●大家來找碴:觀察2張圖,找出不同的5個位置。
●找出關鍵人或物:找出圖畫中的ABC人物在哪裡。
●戶外運動、音樂、繪畫活動,提升動靜態的專注力。
如果是居家親子互動遊戲,可以考慮「請你跟我這樣做」的遊戲,舉手、舉腳、踏地等動作,或是丟接球,訓練專注力的同時也能訓練手眼協調,增加親子互動。
(作者為順新復健科診所院長)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