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禽肉減重 首選低脂雞柳
文/戴淑婷
動物性肉類蛋白質來源可區分為紅肉與白肉,主要是依據生肉顏色區分,營養價值也有所不同。
鴨肉熱量、膽固醇較高
天氣冷颼颼,常見民眾飲食以家禽肉類來燉補,其中的雞、鴨、鵝肉屬於白肉,而牛、羊肉則屬於紅肉。白肉與紅肉相比,膽固醇、飽和脂肪及熱量都較低。家禽肉類中又以鴨肉顏色較雞肉、鵝肉偏紅,熱量、膽固醇較高,鐵質含量豐富,建議想減重或有三高的民眾,可選擇雞肉中的雞柳、去皮雞胸肉。
每餐「豆魚蛋肉一掌心」就可以攝取到2份肉類含蛋白質14公克,其中去皮雞胸肉攝取2份脂肪含1.1公克,雞里肌為民眾常聽到的雞柳,位於雞胸內側為長條狀,口感軟嫩,脂肪含量也是整隻雞含量最低部位,脂肪較雞胸更低僅0.3公克,且含有豐富的胺基酸、維生素B群、葉酸及膽固醇含量低,是想要減脂控制體重的首選食材。
鵝、鴨鐵質含量豐富
鵝肉與鴨肉色澤較雞肉偏紅,主要是鐵質含量豐富,鵝胸肉脂肪量僅次於雞胸肉,櫻桃鴨胸肉片脂肪含量最驚人,吃進像女生手掌心大小的2兩肉片,脂肪含量高達10.3公克,因此,建議民眾若想要控制熱量又想要從家禽肉類補充鐵質,改善缺鐵性貧血,鵝肉是不錯的選擇。
選擇白肉增肌減脂的同時,建議避開內臟類及去皮吃,掌握每餐飲食份量不過量,就能享「瘦」健康。
(作者為衛福部桃園醫院營養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