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腳像黏地難走動 竟與席琳狄翁罹同款罕病
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
1名30多歲、熱愛戶外活動的女性,2年多前感到雙腿異常沉重,就像黏在地上、完全跨不出去,但就醫治療後一直沒有明顯改善,直到國際巨星席琳狄翁罹患「僵硬人症候群」的新聞曝光,才心生警覺,急忙再到醫院檢查詢問,確診罹患相同罕病,目前定期接受免疫球蛋白治療,走路僵硬的情況大幅好轉,偶爾還能到平坦的郊山散步。
北醫附醫神經醫學中心神經退化科主治醫師戴瑞億說,這位患者過去經常挑戰百岳,但2022年突然發現自己雙腿沉重、舉步維艱,只是從捷運站走到對面月台搭車就累得滿頭大汗,後來甚至僵在斑馬線、因緊張而跌倒骨折。
僵硬人症候群 免疫球蛋白治療好轉
戴瑞億表示,患者本以為是運動傷害,輾轉於各科求診,但都沒有明顯改善,直到發現席琳狄翁的症狀和自己相當類似,再度就醫檢查,確診僵硬人症候群。
僵硬人症候群致病原因仍不明,但越來越多研究顯示,主要和自體免疫系統異常有關。戴瑞億說,僵硬人症候群的盛行率約百萬分之1,多發生於30至60歲的成年人,偶爾也有1-2歲的幼童個案出現,全台估計20餘人罹病,且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2倍。
戴瑞億指出,僵硬人症候群患者通常從下半身開始出現症狀,行走動作受到下腹部、下背部及下肢的肌肉僵硬影響,最終因肢體扭曲而舉步維艱,只能躺在床上。目前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及職能治療等,其中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為主要的免疫治療做法。
不過,戴瑞億提醒,僵硬人症候群常被誤為巴金森氏症、多發性硬化症等其他疾病,臨床上只要透過神經學檢查及血液、腦脊髓液的檢測即可確定診斷。民眾若出現下肢感覺異常且合併有步態問題,可盡速至神經內科就診,及早接受專業治療。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